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12|回复: 1

高三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市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抒情基调,感激与怀念,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3、 加深对母爱的认识,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4、 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艾青简介:原名蒋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华现代著名诗人,《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礁石》《我爱这土地》。他出生时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回家读书,但受到冷遇,只准称父母为叔叔婶婶,正如他所说:是在冷漠和歧视的空气里长大。1932年诗人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遭到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2、 明确"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本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诗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说,往往就是诗人自己。
          3、 艾青在大堰河家生活的情况以及大堰河对他的影响。
          艾青1岁至5岁的孩提岁月,都是在大堰河家度过的。从诗的第3节,我们可以看出,大堰河十分疼爱自己的乳儿。大堰河的几个孩子,和艾青就象亲兄弟一样,泥里爬,土里滚。大堰河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艾青的成长,而且她那纯朴、善良、勤劳的品性和劳动农民的情感与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说,他在地主家庭里感受的只是"岐视与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因此,在他后来走上诗歌创作道路时,他是那样深沉地歌唱土地、歌唱农民、歌唱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黑暗、压迫与残暴而进行的斗争。人们称这位诗人是"农民的后裔"、"农民的儿子". 30年代末在上海,有一位诗人见到艾青时,激动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尔后许多年中,也有一些人把"大堰河"误解为一条河流。但是,如果我们把拥有半个多世纪创作历程并在国内外获得崇高声誉的艾青的诗歌,比喻为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它的永不枯竭的源头,就是"大堰河"!它的情愫,它的主题,它的美,都可以从这个源头找到答案。
          二、 分析诗歌结构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节)回忆大堰河的乳母生涯、佣工生涯及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讴歌与赞美)12下一页
          三、 细节描写体味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1、 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
          2、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答: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突出了大堰河勤劳、慈爱的品质。正是这双勤劳的,尽管粗糙却温暖的手,使一个贫困的家庭充满了温馨,使艾青——这个被地主家庭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母爱,而我和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
          3、 诗人在五岁时终于被领回了自己的家,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啊。但诗人心中感觉到却是——"忸怩不安",为什么会这样?
          答: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到这些,诗人心中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4、 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又开始劳动了,流她的血汗。从事着这样又苦、又脏、又累的活儿,为什么始终含着笑呢?
          答:大堰河的笑是有着多种原因的,有为和乳儿重新生活在一起的喜悦,有在劳动中获得的满足。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和她有着相似命运的人——祥林嫂,当她在鲁家作着比一个男人还多的事情时,"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多么淳朴,宽厚的灵魂啊。
          5、 大堰河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作者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深爱?为什么说做梦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呢?
          答:大堰河的梦正是她对诗人最美好的祝愿,她期望他能长大成人,成材成家,生活幸福美满。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血汗后,就过早的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
          6、 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7、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
          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8、 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这首赞歌,仅仅是呈给大堰河的吗?
          紫色代表着高贵,这首诗歌是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四、 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上一页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2 2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14个生字,认识8个词语。
          2、认识8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从图入手,激发情绪,导入 新课
          出示8种树木的图片,请学生简单说一说这些树木的名称。
          二、认识“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8个词语
          过渡语: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树,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树的名称,还要知道他们的特点。愿意吗?
          1、出示8种树的图片:谁认识这些树,准确说出树的名称。
          板书: 杨树、松树、柏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认读8个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了解8种树木的特点
          (一)了解杨树的外形特点
          1、请你认真观察杨树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树叶又是什么样的?(杨树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这就是杨树的外形特点。)
          2、师小结:我们观察杨树的树干和树叶就能抓住杨树的特点,下面我们按照这种方法分别观察其它几种树,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了解其它树的外形特点
          1、自己看图找出各种树的特点
          2、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柏树:树干长得直高,树叶小,是鳞片状,一年四季常绿。
          松树:树干笔直,树叶尖尖,像一根针一样,四季常绿。
          (让学生拿出图或者实物,通过比较区别松树与柏树的叶子。)
          桦树;树干直,树皮白色,叶子成卵形 。
          枫树:树干不高,红色的叶子通常三裂,叶子的边有齿。
          榕树: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常绿。
          梧桐树:枝杈多,叶子掌状分裂,花黄绿色。
          木棉树:树干浅绿色,花红色,种子的表皮有白色纤维,可用来做枕心。
          4、除了这些树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树,它们有什么特点。
          5、出示表格,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6、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小声读儿歌。边读边想,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2)两人互相说说
          (3)指名说说儿歌每一句讲的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梧桐树叶像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吗?
          (5)齐读儿歌
          7、你能不能也编一首儿歌,说说其它树的特点
          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柳树叶子辫子长,槐树叶子也像卵…..
          8、指导朗读
          (1)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
          (2)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读一读
          (3)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怎么样?要是读得好,你就学一学,要是读得不好,你们帮帮我,好吗?
          (4)评议教师
          (5)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9、指导背诵
          (1)练背——试背——分小组背——指名背
          (2)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10、你们还知道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能不能利用下课的时间也写写儿歌呢,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佳作问世。
          四、学习14个生字
          (一)找出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快速读出来。(学生读后老师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板书: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2、这些词语中,哪个是生字?请你到前边标上着重号。
          杨树、松树、柏树、桦树、枫树、榕树、梧桐树、木棉树。
          3、请你打开书,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老师没有贴出来?
          榕树壮、像手掌、四季、披绿装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呢?
          1、提示:这14个生字中,有多少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杨、柏、桦、枫、榕、梧、桐、像、披9个字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2、好,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会儿的时间准备一下,看看自己可以为大家介绍哪个生字?
          3、学习过程
          (3)“好像”的“像”,也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大象的“象”是表音的,人字旁归表义。
          (4)“壮、装”一起记,“壮士”都是战士,而且都很强壮。服装的“装”也可以用形声字来记,上面是“壮”表音,下面是衣服的“衣”,表义。
          (5)“四季”的“季”可以与“李”区分着记,“李”是“十八子”,再加一撇就是“季”。
          (6)“手掌”的“掌”比较难记,我们已经学过“课堂”的“堂”,把“堂”字下面的“土”换成“手”,就是“手掌”的“掌”。(也可以想“党”字换一部分)
          (7)“木棉”的“棉”,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记,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它的颜色是白的,经过加工可以做成毛巾。合起来就是“棉花”的“棉”。
          (8)用类似的方法完成“桦、枫、榕、梧、桐、披”等字的学习。
          4、教师出示生字,学生用各种形式反复读。
          5、用生字组词。
          6、用生字说一句话。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认识了8个词语,了解了一些树木的特点;学习了14个生字;我们还知道了形声字是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我们抓住这个规律,可以认识更多的字,还能把生字记得准记得牢。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4个生字。
          2、指导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分析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检查生字、字词学习情况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8种树木,谁还记得?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木的名称。
          2、出示生字卡,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讲讲字义。
          二、指导学生写生字
          1、过渡语:
          刚才大家读的、记得都特别的好,现在我们要把它写下来,你们能写好吗?
          请准备好你的学习用具。(铅笔、书)尽量不用橡皮。看谁一次也不擦。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这一课共用多少个左右结构的字?(11个)
          (2)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自己发现这11个字是一个类型的字,都有左窄右宽的特点,所以写时要注意左让右这个规律。让学生集中先写这些字。
          (3)教师指导杨树的杨,在写的时候,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在指导时,要让学生说出,木字旁在做偏旁时,“捺”一定要变成“点”。
          (4)请你再观察,看一看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你?(学生说哪个字,教师就指导哪个字。)
          3、还有3个字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1)“手掌”的“掌”字在写的时候,字形不要写得太长,口字写得扁一些。手字也不要太长。最后一横要长一些。
          (2)“季节”的“季”字要把横写得最长。
          (3)大家一起讨论“装”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
          4、小结:我们在写字时,一定要先观察,在头脑中有了印象,分清结构,找好位置再写。探究活动
          1、课前同学们预习时搜集了一些资料,如:各种树叶、图片、照片、文字资料,有的学生还精心绘制了图画。课后可以将这些丰富的资料集中起来,由班委会用展版的形式展出,供同学们继续学习、探究。
          2、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还了解了其它一些树木的特点,可以仿照课内的儿歌自己创作新的儿歌。
          3、还可继续搜集资料,看看各种树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从益处和害处两方面考虑)借此进行环境保护的自我教育。
          如:柳树一到春天就飞很多的柳絮,怎样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

                                 
                       

                                [招飞]
                       

                                各省空军招飞初选复选动态
                       

                                [艺考]
                       

                                艺考统考信息及专业辅导
                       

                                [自招]
                       

                                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简章
                       

                                [体育]
                       

                                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招
                       

                                [志愿]
                       

                                新东方高考数据库:院校+专业
                       

                                [试题]
                       

                                全国名校期中试卷下载
                       

                                [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所有考点
                       

                                [辅导]
                       

                                40篇短文串联3500高考单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10 19:13 , Processed in 0.04406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