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9|回复: 0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解题技巧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考前]
                               
                       

                               
                                        全科辅导  
                               
                       

                               
                                        高考资讯 语 数 外 政 史 地 生 化 物 作文 模拟试题 真题
                               
                       


                               
                                        [考中]
                               
                       

                               
                                        高考热门专业  
                               
                       

                               
                                        志愿填报  
                               
                       

                               
                                        高考饮食
                               
                       

                               
                                        高考心理  
                               
                       

                               
                                        新东方名师辅导  
                               
                       


                               
                                        [考后]
                               
                       

                               
                                        招生简章+计划
                               
                       

                               
                                        院校选择
                               
                       

                               
                                        高考查分+录取
                               
                       

                               
                                        2013高考答案
                               
                       

                               
                                        大学排名 汇总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辐射面广,占分值大,失误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这一类实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2. 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3. 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4. 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 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
            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的义项,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更何况迁移和运用?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对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现将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举例如下:
            1. 形训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2006年天津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B. 有牧人御众之才          牧:统治
            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该项的解释是正确的。
            2.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
            (2006年浙江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形受质         质:资质
            该句中,赋和受对举,形和质对举。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形(形体)的意义,推断出与之相对的质的意义,应当为实体、本质,所以A项资质的解释是错误的。
            3. 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2006年安徽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
            通过对资所在的短语作结构分析,可以发现资生是一个动宾短语,生(生活、生命)为名词,充当资的宾语,资应是动词,而D项却把资解释成了名词资财。据此可以推断出D项的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为动词资助,帮助。
            4. 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2006年天津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迫洛阳        迫:逼迫
            审视该句语境今河内带河为国,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可以看出,南迫洛阳一句是交代河内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释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据此可以推断,该题A项的解释是不合语境的,因为逼迫的对象应为人,而该句中迫的对象是物(洛阳)。
            5. 成语推断法。在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考生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6年全国卷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成语销声匿迹中的匿义为隐藏,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该句匿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季布隐藏在濮阳周氏家;而按A答案的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季布隐瞒濮阳周氏家(的真相),这显然有违上下文意。
            高考试卷中的下列试题也可通过成语推断法来进行解答:
            (1)(2006年全国卷Ⅰ)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
            (2)(2006年四川省)环堵之中
               堵:院子
            (3)(2006年湖南省)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4)(2006年福建省)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
            上述四例中实词的词义可分别依据成语一视同仁观者如堵日薄西山无所适从中加点的词的词义推断而出,通过比照可以看出,第(3)(4)例的解释是正确的,第(1)(2)例的解释是错误的,应分别解释为看待墙。
            当然,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推断武器越多,你答题的准确率就越高。
         
        附:最易误解的高考文言实词20例
            1.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    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 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    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    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4.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    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5. 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    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6.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误:许多    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7. 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误:干涉    正:侵扰,冒犯
            译文:我们所做的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8.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误:怨恨    正:遗憾
            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9.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误:简略    正:选拔
            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10. 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误:讲课    正:督促
            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11.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误:命令    正:美好
            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12. 勉顺时政,劝督农桑。
            误:劝说    正:勉励
            译文:劝勉顺应时代变化,勉励督促从事农桑。
            13.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误:私自    正:偏爱
            译文:文帝说:你不要说了,我偏爱他。
            14.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其速怨于民多矣。
            误:迅速    正:招致
            译文:(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15. 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误:轻微    正:如果没有
            译文:吕后看见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说:如果没有你,太子差点就被废掉了。
            16. 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误:接受    正:怀恨
            译文:柳彧跨坐在几案上,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17. 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误:了解    正:主持
            译文:高祖起兵将入洛阳,把崔暹留下来辅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务。
            18.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误:整治    正:太平
            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
            19. 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
            误:文字    正:养育
            译文: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爱护养育)。
            20.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误:因为    正:获罪
            译文: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梁彦光,最终获罪被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3 18:40 , Processed in 0.04390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