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 张鼎言
(一)基础题
复习导引: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正整数子集上的函数,函数的图象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集。项an是n的函数,同数Sn也是n的函数,af(n)是复合函数,如下面的第2、3题。等差、等比中项始终是高考拟题的知识点,如下面的第1、5题。在数列问题中,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是重要的思路,如第3、5题。
1.若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0,a2003+a20040,a2003a2004
A、4005 B、4006
C、4007 D、4008
解:∵a2003a2004
∴a2003与a2004中必有一个为负。
又a10只有d
a2003+a2004=2a1+4005d=a1+a1+4005d=a1+a40060
∴S4006=-(a1+a4006)0
S4007=-(a1+a4007)
=-2a2004
∴选B
注:本题不同于当Sn最大时求n的值,在审题中注意区别。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和bn的前n项和分别为An和Bn,且-=-,则使得-为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解:∵an,bn为等差数列
∴可设An=(7n+45)gn,
Bn=(n+3)gn
an=An-An-1=14n+38,
bn=Bn-Bn-1=2n+2,(n2)
-=-=k,k为正整数
n=-,n为正整数,719
K=8、9、10、11、13
∴选D
注:若{an}为等差数列,那么Sn=pn2+qn,是常数项为0,关于n的二次函数。
3.已知数列{an}、{bn}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其首项分别为a1、b1,且a1+b1=5,a1,b1∈N*。设cn=-(n∈N*),则数列{cn}的前10项和等于( )
A.55 B.70
C.85 D.100
解:某些数列问题经常用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
c1=-=a1+(b1-1)1
c2=-=a1+(b2-1)1
c3=-=a1+(b3-1)1
c2-c1=b2-b1=1,
c3-c2=b3-b2=1
c1=a1+b1-1=4
∴{cn}为c1=4,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S10=85 选C
注:-其中bn是项数,在数列中,项an是项数n的函数。
4. 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n=2,S3n=14,则S4n等于
(A)80 (B)30
(C)26 (D)16
解:Sn=a1+a2+…+an=2
S2n=Sn+an+1+an+2+…+a2n
=Sn+qn(a1+a2+…+an)
=Sn+Sngqn=2+2qn
S3n=S2n+a2n+1+a2n+2+…+a3n
=S2n+q2ngSn=2+2qn+2q2n=14
→qn=2
S4n=S3n+(a3n+1+a3n+2+…+a4n)
=S3n+q3ngS1=30
选B
注:这里把Sn作为一个单位,以此表示S2n,S3n,S4n,这是一个“整体”的思想方法。
5.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n(n
分析:用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a1+a2+…+an=a1+a2+…+a19-n不好理解,不妨假定,n=18,这时上面的等式变为:a2+a3+…+a17+a18=0,a2+a18=a3+a17=…=a9+a11=2a10=0,可以看出题目条件中给出的等式是等差中项的变形,这是问题的实质。
若给出a9=0,可以引出:
a1+a17=a2+a16=a3+a15=…=a8+a10=2a9=0
那么应有下面的等式:
a1+a2+…+an=a1+a2+…+a17-n
类比等比数列:
b9=1,b1b17=b2b16=…=b8b10=b92=1。
∴b1b2……bn=b1b2……b17-n(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