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7|回复: 0

[每日阅读]《守财奴》中的对比艺术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0: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uwu.html (32.42 KB, 下载次数: 34)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葛朗台这个贪婪、吝啬、狡诈的守财奴本色。
  一、妻子晕过去前后的对比
  葛朗台为了紧紧抓住财产权,“决意向女儿屈服”,但当它“轻手蹑脚地上楼到妻子的房间里”时,发现了女儿手中的梳妆匣,以前的决定就忘得一干二净。
老头子做出了一连串惊人的动作,“瞪着金子”,“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想掏出刀子撬一块金板下来”,“手臂一摆,使劲一推”。而他的语言更是惊人,“这笔交易划得来”,“看比动手更要不得”。女儿为了夺回梳妆匣,不得不以死相逼,尽管如此,他仍“迟疑不决”,结果妻子被气得晕了过去。为了讨好妻子,葛朗台立刻换了另一幅面孔,“马上把梳妆匣扔在床上”,“吻着妻子的手”,“拥抱欧也妮”,“拿了一把路易摔在床上”,嘴里还说着百般讨好的话,“没事啦,咱们讲和啦”,“下次决不了,决不了”,“你要什么有什么”。此时的葛朗台和以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他对妻子是如此的关心,出手是如此的大方,读者不仅要问,吝啬得要命的葛朗台此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其实它变得这么“好”的目的就是为了紧紧抓住财产权,他明白,如果妻子撒手人寰,他就要放弃一部分财产,那“简直就是抹自己的脖子”。
  二、女儿放弃继承权前后的对比
  妻子死后,葛朗台一下子变了很多。他对女儿温柔体贴了,还搀扶女儿去吃饭,长时间望着女儿,眼中充满慈祥,还“常在女儿面前哆嗦”。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实都是在给女儿演戏,希望能引起女儿的同情。妻子过世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和女儿谈论妻子财产的继承权问题,他故意把这么大的事说成“小小的事”。为了使女儿放弃继承权,葛朗台使出了浑身解数,巴结,诱哄,用亲情感化,不告诉女儿真相,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要按月付给女儿一百法郎的“大利钱”,最终使女儿放弃了继承权。可是当女儿在放弃继承权的声明书上签了字以后,葛朗台的态度一下字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到了第一年年底,她庄严地许给女儿的一百法郎月费却连一个字儿都没给。前后态度变化如此之大,真令人惊讶。
  三、葛朗台与妻子遗言的对比
  葛朗台的妻子在离开人世时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她拿对天国的向往作为摆脱现实的苦难的途径。对天上幸福的肯定,实际上是对人世间的否定。温顺善良,甘心忍让的妻子的遗言,暗示社会和家庭都是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她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而葛朗台离开人世前的遗言却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在他的心中没有妻子,没有女儿,没有一般人临死前的向善,惟一占据他心田的是财产,是金子。至死不变的守财奴本性表现得多么突出!两个人不同的遗言反映了各自不同的世界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 22:20 , Processed in 0.071295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