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3|回复: 0

浅谈2010年高中历史会考复习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2: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uwu.html (32.42 KB, 下载次数: 113)

  由于福建高中会考实行反向考试,即文科生考理科科目,理科生考文科科目,所以高二理科生面临通过2010年1月16日历史地理会考的任务。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做好会考复习工作安排,师生密切配合,确保会考任务圆满完成。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呢?下面就关于会考复习谈谈我的一些浅见。
  一、抓纲
  狠抓《会考纲要》。众所周知,《会考纲要》是学科会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内容及其要求的具体化,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导向和指南作用,需认真学习、领会:
  (一)认真把握会考的宗旨和目的:
  历史科会考的宗旨在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科课程,在思想认识水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生的合格水平。这意味着会考的要求和难度与高考相比明显偏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认真体会把握。
  (二)要分析和掌握会考的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结构为选择题占60%,共30小题,非选择题占40%,共5小题。满分为100分,时间为90分钟。闭卷考。
  2.内容比例:必修一约40%,必修二约30%,必修三约30%。
  3.试题难度比例:8:1:1,全卷难度值:0.80~0.85.
  二.营造会考大氛围
  考虑到会考复习时间的有限性,在讲授必修三新课的一开始,老师就反复强调要及时掌握新课的知识点,打好基础,从而为缩短必修三的复习时间设下埋伏。在总复习到来之前,发动多方力量,极力制造浓烈的会考气氛,以触动学生敏感的神经,让他们在紧张中真正行动起来,积极投入会考复习中。
  (一)会考重视——多管齐下。考前总复习阶段,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这些因素是外因,营造考试氛围)密切配合,通过思想沟通及相应措施的采取,使学生充分感受会考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扎实准备,积极主动地投入会考复习。针对理科生普遍的基础不太牢固,学习存在困难的现状,要防止他们在复习时丧失信心,“不战自败”。应该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励他们。既要向他们强调会考的意义和重要性,也要鼓励他们认真对待,奋力拼搏,有计划地完成课文复习,以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二)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用爱去感动学生,让学生用成绩回报你的爱。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否认真学习你所教的科目的重要因素,有道是“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自己,学生只有先喜欢了老师,才会喜欢他教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喜欢自己,必须要无私的把爱倾注给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事情。高中的学生已经长大了,是懂感情的,只要你有足够的爱心给他,他懂得如何回报教师。
  三.制定相应的复习策略
  从某种意义上说,复习课比上常规课来得重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知识的遗忘是正常现象,只有通过复习知识才能达到掌握知识。可以说,学习和记忆是复习历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课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史实的准确记忆,就谈不上总结和发挥。而只学习和记忆,不练不测,就无法清楚地了解和把握在每一阶段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复习过程中要学、记、练、测相结合。我们知道会考复习一般时间较短,大概最多也只有两个月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如何将三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复习到位,做到有效性复习,我认为首先应明确复习目标。作为会考复习应有什么复习目标和复习策略呢?
  (一)扎实抓好基础知识——让学生“记”起来
  在会考复习中,要有的放矢,针对性要明确,那么首先必须搞清楚要复习哪些内容,每个内容的复习要达到什么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而根据会考要求,关键是要抓好基础。什么是基础?基础就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在“双基”的基础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上的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点。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我们要做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记住:基础,还是基础。做到手不离本,读不离本,讲不离本,练不离本。特别强调学生对有关基础知识的记忆。
  也即采取地毯式扫荡。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过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
  (二)由小到大,逐一弄清三本教材内在联系,宏观建构和把握知识体系——让学生“做”起来
  我们现在采用的教材是专题式的,学生往往没有任何时间概念。经常有学生把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弄颠倒,并且常有学生反映专题史知识点不好记忆,尤其是三本书整合在一起后,学生更不知所措了。因此,在会考复习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用编年体的形式对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同一时期的各知识点进行整合,即可以锻炼学生提炼概括能力,又可以进一步理解课本,搞清楚历史史实的内在联系。
  也即要融会贯通。在复习中极力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各专题、三本必修教材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三)配套训练与专题小测相结合,灵活运用知识——让学生“练”起来
  配套训练法就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题型训练,来达到复习课的学以致用目的。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但教师要注意,这不是单纯的习题练习,更不是“题海战术”,而应将它看成是集强化记忆、加深理解、熟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因此要精选试题,以专题为单位,会考纲要的适应性练习为基础,参照近年来新课改省份的会考题目,精编精练,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解题去练习运用知识。掌握各种解题思路,通过解题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查漏补缺反复复习——让学生“熟”起来
  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不翻几个个儿就要夹生。记忆也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强调学生要不时的翻阅课本。通过复习的反复,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一方面寻找差错,弥补遗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该记的只好记住,可是,能够不记的就不要去记忆”。为了减轻记忆的负担,能够偷懒的地方犯不着去玩命——本来该背的就够多啦!根据知识的特点,在记忆和理解之间,可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只需理解无须记忆的;只需记忆无须理解的(背下来就是了);只有记忆才能理解的。只有记忆才能记住的。
  (五)老师应特别明确的事项
  会考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在复习迎考中应坚持这样的思想:“通过困难的,力争通过;可以顺利通过的,力争良好;成绩良好的,力争优秀;成绩优秀的,力争保住”。提高会考及格率,实际上就是抓好后进生的学习转化工作。后进生往往没有自信心,学习意志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用情感开导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订复习计划,重点辅导,督促检查,因人施教,查缺补漏。同时,也要兼顾优秀生的培养,注意优秀率的提高,对中上等学生多用启发式引导学习,充分发挥其内在潜力。抓两头,可带动中间,达到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老师有必要多研究研究历年的历史会考试卷。过后,你会发现历年会考试卷有这样的特点即考题多出自《会考纲要》中的适应性练习或其变形题。因此在总复习的最后一周,要强化通过《会考纲要》的适应性练习。
  而对练习、测试要及时批改、讲评,并在讲评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知识、技能的缺漏并指出审题、解题和答题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答题思路以及答题的规范,从而达到提高会考成绩的目的。
  四、着重考试方法指导
  (一)“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是应该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
  (二)“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三)“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的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开活跃起来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四)“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我们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是为至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18:21 , Processed in 0.075111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