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某学校要召开学生代表大会,规定各班每10人推选一名代表 ,当各班人数除以10的余数大于6时再增选一名代表,那么,各班可推选代表人数y与该班人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取整函数y=[x]( [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可以表示为 【B】
A. B. C. D.
这道题题目表达的是取整函数y=[x]的概念。题目关于y的信息是,y是整数,当一个数值x除以10余数大于等于7则加上1,小于等于6则不加。比如x=17时,y=2,x=16时,y=1。我们如果读懂了这道题,就能马上解题。这道题的考点是函数的映射关系。当然,最基础的函数意义不明白,就读不懂题。但函数的概念大家都知道,而这道题出错率非常之高,是因为大家不能正确分析题目的信息,不知道题目要表述什么,有用的信息要如何应用,因此才会导致不会做题。
这里举例子仅仅是用来说明当前的高考模式,是以题目的信息为依托的,希望大家能从考点的依赖转变为对考题信息处理上转变,即对问题的研究和处理。还有很多高考试题中,考点也是一种隐藏的信息。
要想在最后60天内高考获得极大的提高,考点的理解无疑是很关键的。尤其是考点的知识来源和应用方式,我们必须要透彻了解。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把考点放在第二位,把“题目说了什么”、“题目让我们干嘛”放在第一位。在我们掌握试题信息的情况下,结合考点,才能100%的把分数抓到手。 3、不同层次学生最后60天复习的思想
前面提到了考点的突破和利用题目信息来提升分数。但因为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难以统一。故而老师建议,如果因为基础不扎实导致题目看懂了,明知道考什么,怎么解答,但是因为基础不过关导致无法答题,这类学生最好以基础考点的理解和掌握为主。
如果基础不好,读题同时出现困难的,建议这类学生坚定不移的先复习基础知识点,然后做简单、中等的题,注重题目的思想和信息处理。要力所能及的进行复习,不要盲目啃大题难题,不要关注难题、变态题。对考点的把握始终本着相关知识点式如何产生、做什么用的,对题本着“分析”、“读懂”的方式去处理。
基础扎实、但是欠缺做题思路的同学,弄清楚你为什么“欠缺思路”?本质上就是过于依赖知识点、考点的套用。缺乏对题目的逻辑性、推导性的研究,即不会对题目的信息进行处理或者没有从题目入手的概念。在最后的阶段,以转变“依赖经验、依赖做过的题套用”的思想为“完全依靠题目信息和条件”为主,才能百战不殆。
至于尖子生,本生已经具备从题目入手的思想方式。这类学生要注意细节和做题速度的提升。在考点上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加强即可。通过真题试卷的整理牢牢抓住考点应用方式即可,加大对小题的重视,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
这里再强调一下,考点是死的,命题是灵活多变的,但无论命题如何多变,任何题目都一定要表述清楚,无论考我们什么考点,解题的依据不能背离试题的命题信息。故而只有抓住命题本身,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结合考点,问什么答什么,用题目信息来解决问题,才是高考的取胜之道。如果依赖死板的“做过的题的经验”、“知识点套用”,虽然能解决一部分题,但成绩必定不会太高。大家始终记住,高考,除了考点,还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