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1|回复: 2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改革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惠斯通电桥、电源的输出功率、含反电动势的电路,都在要求之列。
          1983年又颁布了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的教学纲要,把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与之对应,出现了“甲种本”“乙种本”两个版本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盲目追求高要求的倾向。在这之后,由于高考命题以“乙种本”为标准,多数学校以高考为目的进行教学,出现了过早划分文理科的现象,许多学生只学过力学之后就停止了物理课的学习。
          1990年为了改变许多学生不能学到“较完全的物理知识”的现象,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规定高一、高二两年全体学生学习“必修物理课”,高三年级中,报考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学习“选修物理课”。这个办法在实施上有些困难,因为许多内容,例如圆周运动,在高一物理课中只能学角速度、线速度,而向心力等内容则要到高三再学。教师说这种情况是:话到嘴边留半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校都是把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打通”学习的。
          1997年,原国家教委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开始试验新课程计划,1999年在进行修订之后,这个课程计划及各科教学大纲的“试验修订本”扩大到10个省市试用,2001年扩大到25个省市,成为我国当前高中课程的主流结构。
          在这个计划中,物理课由“二一分段”改为“两类物理课”,开始出现“分类型”“选择性”的思想。学生可以选择学习I类物理课和II类物理课。I类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标准,是高中毕业会考的依据,II类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是理工科大学入学考试的依据。
          由于学生入学时对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完全了解,也难以决定将来是否报考理工科大学,所以,两类物理课在高一的学习内容是完全一样的;同时由于学习II类物理课的学生要按I类物理课进行会考,II类物理课的内容完全覆盖I类物理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7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78
发表于 2016-7-24 18: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4课程标准改革
          1.4.1 课改理念
          “新课标”的课改理念主要有:“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内容。
          2005年的广东卷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列为一个较大的题目进行考查,很多人不理解,殊不知它是当今支撑“世界图景的多元化格局”的四大理论之一,它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方向性和过程性,“在自然定律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爱丁顿),这与耗散结构、混沌问题都有着一定的联系,从新课标的“改变学科本位”体现科技前沿的思想出发,“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知识虽然出现在教材的非重点章节,但作为具有导向功能的高考,就不得不对该知识点给予足够的凸显。这己经是对此问题进行考查的信号。这一点在明年或之后的高考命题中必将继续凸显。它至少要作为选择题的一个分支出现,考查这类知识必须督促基础物理教育转变“学科本位”。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试题从2002年的上海卷就已经预示了高考的新趋势。这类试题在2005年高考中占的分量更重(32分),2005年的其他高考卷也陆续出现,目的就是要体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改理念。大家公认的事实是:上海总是在教学改革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它的高考命题方向体现着全国物理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看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不难对此观点认可。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平常所讲的STS教育,是近年来高考所刻意追求的方向如全国卷中的“跳蚤跳高”、上海卷中的“手指宽度”等等,无不渗透着生活气息。
          至于“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世界物理年”也许是2005年物理事件中最为热门的的话题,如果不注意物理学史、科学史的渗透或对科技发展漠不关心,就很难猜押到2005高考命题会出与爱因斯坦有关的物理知识。100年前的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举世注目的三篇论文,“世界物理年”正是为了纪念这位科学天才而定的。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在复习备考中就会有意识地对与爱因斯坦有关的知识进行归纳强化。2005年的北京卷和上海卷都出了这方面的内容这对我们理解新课标与高考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关于“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预示着高考今后必将出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比如,出那些让考生依据物理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多元化的解决、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当前“考试就是做题”的现状。对某一物理问题,提供开放的情景,让考生进行解决,只要能够用物理知识自圆其说,可以让学生异想天开。评卷时进行多元评价,这样才能体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试题上海卷中已经有所体现。以后估计仍然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4 19: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4.2 课改特点
          (1)物理课的总课时比原来的课时减少大约三分之一。
          (2)加强了实验操作训练。
          (3)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
          (4)增加了“课题研究”。
          (5)增大了弹性、划出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
          (6)强调发挥物理课程在观念、态度领域的教育功能
          新大纲的特点很多,可以概括为:物理课时少了,内容多了(在适当减少部分内容深度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如增加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氢原子中的电子云、不确定关系等),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加强了实验操作训练,增加了课题研究活动),加大了弹性,给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多了,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整体来说,新大纲的要求提高了。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课程整体改革的高度来认识物理课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社会的需求。
          教学的重心要转移一下,学习知识要立足于发展能力、增长智慧。观点高一些,方法明确一些,思路清晰一些,知识面广一些,重实践(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实验操作,课题研究实践活动),重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4.3 课改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作为对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具有指导功能的高考必然对此有所体现和渗透。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已经有此迹象。如2003年上海春季卷中的“十个最美的实验……,科学美蕴藏于各门科学的实验之中,有待于……感悟、发现……”一题,实质上就是一道关于“美感”的题目,对培养学生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感受什么是物理美(如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具有一定作用。爱国主义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之一,结合“神舟六号”事件设置物理情景的题目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命题铺设点,比如天体运动万有引力部分、动力学部分、动量能量部分关于飞船的逃逸塔、运行周期等各个环节进行命题的可能性也是应该关注的。
          更多中考信息》》》新东方网中考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新东方网独家稿件,版权为新东方网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东方报名系统》》》我要报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20:40 , Processed in 0.07800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