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0|回复: 0

如何看待“状元”远离数理化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9: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社会多元价值体系建立,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会服从内心召唤,选择并投身于自己喜欢的科学事业。
  又至一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有心者收集1999—2010年各省高考状元报考专业后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受“状元们”青睐,“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则鲜有问津。有人担忧:顶尖生源拥抱商科,是否会影响优秀科研苗子的流失。
  不久前到中国科技大学采访,考生志愿填报的取向,也引起了该校副校长陈初升的察觉。中科大以“数理化”等理工科专业而著称,这位副校长坦言,与上世纪80年代全国顶尖生源扎堆中科大相比,生源质量确实不如以前。
  但陈初升似乎并没有过于忧虑。一方面,学校整体上录取的仍然是全国最好一批的学生;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是奔着实现“科学家”梦想而来,目标明确。
  众所周知,探索科学,特别是基础性科学研究,属于较高层次精神需求,个人兴趣尤为重要。在经济、管理等专业成为多数考生首选背景下,仍然选择科学类专业作为自己四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志业,这样的年轻人无疑会在科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高考“状元”扎堆于非科学类专业,可能是他们热情并不在此,又或者其他诉求暂时压过了兴趣。总之,选择并非自主,勉强为之,并不利于其学习潜能的挖掘。
  与激情影响下的个人选择相比,依据社会需求做出的选择,虽亦难免盲目,总体上却是贴近现实的。从这个角度看,考生们的取向,或许也正是人们走向理性的一种表现。相反,学生们纷纷涌进缺乏社会需求支撑的专业,反而可能造成人才浪费。以生物生命科学类专业为例,早些年由于国内相关技术和产业链条尚不完善、就业岗位少,许多毕业生只好屈就从事与所学无关的工作。
  对科学类专业的理性选择,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研究作为高智力活动,社会对从事该领域的人数要求并非无限。30多年前,百废待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点燃了一批青年学子的“科学兴国”热情。随着社会各项建设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的进步除了科技力量,还需要其他行业的匹配,需要健全制度保驾护航。经管、法律类的专业由“冷”转“热”、成为许多“状元”的首选,似乎不必大惊小怪。
  当然,高考综合类的考察并不足以判断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下,大学专业的选择,也只是青年人对人生事业选择的起步。从促进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多元价值体系建立,对科学探索有浓厚兴趣的青年学子会听从内心的召唤,选择并投身于自己喜欢的科学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14:51 , Processed in 0.06699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