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2|回复: 0

中国科技大学“理科状元流浪汉”折射出了什么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4 19: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2月11日《成都商报》报道,在找过数十家网吧后,55岁的刘国华(化名)终于在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的一家网吧,找到了正埋头打游戏的儿子刘宁(化名)。8年前,刘宁以近650分的高分,成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某县的理科高考状元,顺利考入名校中国科技大学热门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4年前,刘宁大学毕业,但却没找到理想的工作,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感觉都是很可惜、很痛心、很不应该,真的辜负了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浪费了父母和国家对他的多年宝贵教育投入。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理性地再看这一新闻时,就应该多少会有新的认识。首先,这是一个很罕见的个案,不宜过度关注,也不宜人云亦云地解读,包括借此抨击我们的教育制度。其次,没有谁,也没有什么法律和规章规定,“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不能当流浪汉。再者,对于这样新闻的围观,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何有挥之不去的“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
  根据目前的报道,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刘宁在大学里没有学有所成,是混出来的。他对记者说自己“本来应该2010年毕业的,因为论文没有过关,就拖了一年,2011年7月拿到毕业证”就是明证。毕业后找了几份工作,自己不满意。随后他的心理和人生心态发生扭曲,流落成都街头。如果他大学本科四年不是混下来的,那么毕业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就不是太大的难事,相反就很正常了。如果他毕业找工作时心别太高,又能认清可谓“满街都是大学生”的就业市场现状,那么找到一份基本靠谱的工作,就不会太难,相反则就理所当然了。
  退一步来说,即便个别高考状元最后沦落为“啃老一族”、“网吧难民”甚至流浪汉,即便北大、清华[微博]这些我国最顶级名牌大学的几个毕业生干了令人大跌眼镜的工作,比如买猪肉,或者当小区保安、没有编制的城管,其实对大学和社会来说,真的一点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们这些人是极其少数的,况且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包括个人的人生际遇与命运都千差万别,因此我们真的不能感性地以偏概全,就他们的个案无限“上纲上线”和盲目地扩大化解读,就此错误地否定大学教育,从而让大学教育等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大家疯狂围观和七嘴八舌地错误评论这些个别案例,着实从本质上反映出了我们中国人普遍的强烈“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在这两种情结之下,状元必须上名校,名校毕业生必须干体面、风光的工作,比如当公务员[微博]和高收入行业从业者,否则就不仅丢尽了自己的脸面,而且还丢尽了父母与母校的脸面。更有甚者,甚至认为丢尽了家乡的脸面。在中科大毕业生流浪汉这个案例中,父亲刘国华就在电话里对儿子刘宁说了十分典型的重话——“你简直是给家人丢脸,给整个县丢脸!你大学前,在整个县城风风光光的。现在别人问起你,我都不敢说!”
  要消除许多国人心中的“状元情结”和“名校情结”,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状元和名校毕业生,另一方面则需要更多的“残酷”事实给予强有力的冲击,进行“脱敏治疗”。比如,随着名牌大学对学生继续“严进宽出”和就业市场的进一步严重饱和,还会有更多状元虽然是上了名牌大学,但却最终令人眼镜跌碎一地。对此,我们需要淡定看待,而不是什么大惊小怪。要知道,这方面,在我国台湾地区和邻国日本,博士毕业生当流浪汉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在美国,哈佛、耶鲁、哥大等名校的毕业生还有全职当家庭主妇的呢!
事件回顾:理科状元中科大毕业四年未找到工作 流浪街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16:41 , Processed in 0.07913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