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C D
3.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4.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中,收入分为五百麦斗、三百麦斗、二百麦斗、不及二百麦斗四个公民等级,这种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始自
A.梭伦改革 B.庇西特拉图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时期
5.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A.魏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康有为
6.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7.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时代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分页标题#e#
——《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吴于厪 齐世荣主编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二战中国际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原因。(4分) 参考答案
第Ι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题4分,共计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D C A C B A C A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本卷共3道题,12题24分,13题16分,14题16分,共56分。
12.(1)影响:欧洲的物价上涨,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封建地主地位下降。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2)原因: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4分)措施: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虎门销烟。(2分)
(3)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原因:政治上,英国于17世纪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2分)经济上,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外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摧残殖民地的民族工业。(4分)
(4)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上升。(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继展开;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13.(1)社会契约论:卢梭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有权推翻他。(2分)卢梭的理论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2分)
(2)洛克的认识:议会掌握立法权;立法权尊重公民的人身和财产自由;国王和政府的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立法权高于行政权。(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拥有司法权。国会议员和总统是由选举产生。(4分)
(3)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3分)措施: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14.(1)认识:德国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与美国的贸易中断;而协约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贷款,借助美国经济;德国工业实力不如英法。(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加速一战结束的原因:美国的参战,同盟国内部矛盾和人民革命,俄国十月革命。(2分)
(2)两国是英美两国。(2分)作用:《大西洋宪章》的发表,表明英美破除意识形态的分歧,支持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基础。(4分)
(3)一战后受到处罚的是战败国家,二战后受到处罚的是战争的发动者——法西斯分子。(2分)
(4)变化:国际地位提高。(1分)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有力的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