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6|回复: 0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点评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7: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高考是黑龙江省实行新课改后的第二年高考。文综已经考完,历史试题的考核特点和变化都有哪些,本文做简略点评。
  一、试卷考查的知识点的分布及特点
  1、分值分布(必修部分)
  选择题

            考点
            

            西周政治制度
            

            南北朝时期经济
            

            明清
            思想

            

            古希腊人文思想
            

            巴黎公社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
            

            清末政治
            

            全球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世界近代科学
            

            分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材料题(必选题):40题,古代选官制度(25分);41题,评价近代西方崛起(近代西方经济文化)(12分)
  2、试题变化
  历史学科由必修选择题12个(24题至35题),必修材料解析题两个(40题、41题)与选修材料解析(45题至48题)4选1三部分组成。与去年变化的是必选材料题由一个变成两个,总分值不变。
  3、试题分值比重分配
  其中选择题必修1共20分,必修2共16分,必修3共12分。材料题40题是必修1中国古代政治史,而41题则涉及到相关的必修2和必修3内容。今年的分值最多的是必修1,达45分,几乎占一半分数。同时,古代史的分值超过41分,比重较大。
  4、呈现方式较单一
  从呈现方式上看,试题类型有文字型和图片型两类。文字型居多,只有三个图片,分别出现在两个选择题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试题中。而三个图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地图为基本依托设计问题。建议以后高考的材料选择适当增加多类材料,如图画、照片、漫画、数据型(数字表格、 饼状图、 拄状图 、曲线图等)等,符合新课改的趋势,从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渗透新课程要求,突出新材料、新情境
  1、材料型选择题的比重加大,类型多样
  12个选择题中,除30和35两题是直接设计问题比较之外,有10道题都是材料性选择题。28、33、34三题是文告或文件类,25、32是地图图片类,26、31是史籍类,24、27、29是观点类,类型多样。避免了单纯考查教材记忆试题,符合新课改要求。
  2、材料题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
  如果说在选择题中已经非常注重新材料、新情境的设置,那么在材料题中这一点更加突出。40、41两道题的材料分别选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新唐书》、《《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委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新暨土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杰克·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史籍或历史专著,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的要求,设计的问题与"选才""大国崛起"热点问题相合,选材视野开阔,思路大而立意深远,较好地整合了相关资源,有利于实现紧扣社会发展脉搏、"以史为鉴"的教学目标。
  三、体现课改理念,基础、能力与方法并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设计的问题注重从多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25、32题考查现象,29、30题考查原因,26、27题考查观点或主张,28、34题考查目的,24、33题考查影响,30、35题考查比较,40题考查变化、原因及其认识,41题考查学生的论述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目标,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阅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以及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1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更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选取的材料蕴含的内容丰富,从多层面、多角度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文明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形象注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4 20:51 , Processed in 0.0664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