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_1033_1.html
(71.41 KB, 下载次数: 67)
|
list_1029_1.html
(67.05 KB, 下载次数: 73)
|
list_1028_1.html
(70.32 KB, 下载次数: 64)
|
list_1030_1.html
(66.4 KB, 下载次数: 67)
|
list_1031_1.html
(66 KB, 下载次数: 65)
|
list_1032_1.html
(66.27 KB, 下载次数: 67)
|
list_1035_1.html
(69.03 KB, 下载次数: 62)
|
list_1036_1.html
(65.94 KB, 下载次数: 66)
|
list_1037_1.html
(66.58 KB, 下载次数: 70)
|
list_1173_1.html
(64.49 KB, 下载次数: 65)
|
list_1022_1.html
(75.31 KB, 下载次数: 69)
|
list_1023_1.html
(73.62 KB, 下载次数: 65)
|
list_1021_1.html
(68.81 KB, 下载次数: 57)
|
list_1025_1.html
(80.41 KB, 下载次数: 64)
|
list_1542_1.html
(127.96 KB, 下载次数: 59)
|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欧洲开始一体化的原因: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过程: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
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73到1986年英、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加入、90年代,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发展,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
影响: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联系和发展,欧洲国际地位大提高,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发展。
(2)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
战后初期(经济恢复阶段)
①内因:战后日本国内进行社会改革,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外因:日本经济恢复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朝鲜战争的机遇
②表现:1955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标志着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1953-1957年(经济高速发展阶段)
①原因: (1)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日本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
(3)进行生产设备投资更新,引进先进技术;
(4)提出“贸易立国”和“出口第一”的口号;
②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原因: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提出者: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赫鲁晓夫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内容:①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特点)
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③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
(4)中国的振兴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更多高考资讯及备考资料在》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
更多新东方学校高考课程在》 》报班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