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st_1033_1.html
(71.41 KB, 下载次数: 82)
|
list_1029_1.html
(67.05 KB, 下载次数: 82)
|
list_1028_1.html
(70.32 KB, 下载次数: 81)
|
list_1030_1.html
(66.4 KB, 下载次数: 86)
|
list_1031_1.html
(66 KB, 下载次数: 87)
|
list_1032_1.html
(66.27 KB, 下载次数: 70)
|
list_1035_1.html
(69.03 KB, 下载次数: 81)
|
list_1036_1.html
(65.94 KB, 下载次数: 83)
|
list_1037_1.html
(66.58 KB, 下载次数: 74)
|
list_1173_1.html
(64.49 KB, 下载次数: 80)
|
list_1022_1.html
(75.31 KB, 下载次数: 77)
|
list_1023_1.html
(73.62 KB, 下载次数: 71)
|
list_1021_1.html
(68.81 KB, 下载次数: 77)
|
list_1025_1.html
(80.41 KB, 下载次数: 78)
|
list_1542_1.html
(127.96 KB, 下载次数: 7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②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③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一届人大的召开,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制度
初步建立:194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新的阶段: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进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4)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最早建立的是1947年的内蒙古自治区。新时期,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重视和加强民族合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更多高考资讯及备考资料在》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
更多新东方学校高考课程在》 》报班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