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1|回复: 0

宋朝历史:蒙古国的建立与金的灭亡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8: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蒙古国的建立
              蒙古族的兴起 蒙古族是由古老民族室韦的一支发展而来,在唐代称为“蒙兀室韦”。原居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南部,八世纪时,西迁到今蒙古国的鄂嫩河和克鲁伦河流域,属唐朝设立的燕然都护府管辖,后又先后臣服于辽和金。蒙古进入草原后,以游牧为生。至十二世纪中期,已能制造铁器,部落内部已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并逐渐形成为阶级。
              当时,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还散处着近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塔塔儿在十一世纪已组成部落联盟,最为强大,所以史书常以鞑靼作为草原各部的通称。
              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 铁木真(1162—1227),古代蒙古族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的一个贵族家庭。幼年时,父亲被塔塔儿害死,家道中落,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长大后,立志振兴本族。 1189年,他被推为蒙古部首领。在此前后,他打败了塔塔儿、蔑儿乞等部,又于1201年至1204年间,先后征服了札答刺、克烈、乃蛮等部,统一了蒙古草原。从此,“蒙古”一词成为各部的统称。
              成吉思汗建国 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共同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国号蒙古汗国,亦称大蒙古国。其疆域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大青山,北达贝加尔湖。
              蒙古的政治、军事制度是与生产组织结合在一起的。牧民组织打破了原来的氏族制形式,实行领户分封制。全国的牧民按地区划分,每一地区按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编制,各设“长”以统领之。万户长和千户长由成吉思汗直接分封。当时有四万户长,九十五千户长,他们都是开国功臣,各有封区、封地和一定的封户。封户就是牧民,平时生产,即在大小领主的带领下,过着游牧生活,牧民要为大小领主提供赋役;战时在大小领主率领下作战。
              成吉思汗还挑选壮丁组成一万人的“怯薛军(护卫军)”,由他直接统领。又制定了一部“大札撒”(法典),设置司法官员“札鲁忽赤”,以加强法制。
              蒙古部原来没有文字。铁木真战胜乃蛮部后,命畏兀儿人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创造了蒙古文字。蒙古建国后,通行于全国。
              2. 蒙古军西征与南进
              成吉思汗即大汗位不久,就开始向境外发动频繁的战争,以继续开疆拓土。其进军方向主要为西征和南进,是交互进行的。
              三次西征 蒙古军大规模的西征共有三次。第一次西征的时间是1218—1223年。在此之前,畏兀儿人首先归附了蒙古。1218年,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亲自率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先后击灭西辽、花剌子模、康里等国,基本上征服了自中亚西至黑海东岸的广大地区。第二次西征的时间是1235—1244年。此时成吉思汗已死,大汗窝阔台命拔都、贵由、蒙哥率军两征,攻占里海以北地区及俄罗斯,直入孛烈儿(波兰)、马扎儿(匈牙利)等地。第三次西征的时间是1253—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命旭烈兀率军西征,攻灭木剌夷(今伊朗境内),击败黑衣大食(阿拉伯),攻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城,把蒙古汗国的势力扩展到西南亚。
              在第一次西征之后,成吉思汗把新占领土封给他的三个儿子作为世袭领地。长子术赤封于钦察,据有花剌子模和康里国故地,建都萨莱(今伏尔加河下游),称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死后,该国归其子拔都;二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和畏兀儿故地,初建都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北),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故地,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建都也速里(今新疆额敏),称窝阔台汗国。第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大汗蒙哥又将新占地区封给旭烈兀,建都低廉(今伊朗大不里士),称伊儿汗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汗国。它们同蒙古汗国及后来的元朝一直保持形式上的藩属关系,因此形成了历史上空前辽阔的、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但是由于它只是军事征服下的联合体,缺乏共同的经济、文化基础,各国建立之后,独立发展,因之很快成为几个不相统属的国家。但在元朝中期以前,元与各汗国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
              灭西夏 蒙古军南进,主要以西夏、金、南宋为目标。
              1205—1209年,蒙古军三次攻入西夏,迫使西夏称臣,纳女纳贡。蒙古西征归来,于1226年秋又发动对西夏的战争。灵州一战,西夏主力丧失殆尽,蒙古军进围西夏都城兴中府(今宁夏银川)。次年七月,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南麓的兵营中。蒙古军秘不发丧,继续进攻西夏。不久,西夏皇帝投降被杀,西夏灭亡。
              灭金 蒙古建国后,金拒绝承认,双方关系恶化。1209年二月,成吉思汗发兵攻打金朝。八月,在金西京附近击溃号称四十万的金兵。此后,蒙古军连连入侵,金难以抗衡,被迫于1214年三月,献公主、金帛请和。不久,金宣宗迁都南京(开封)。蒙古军于1225年攻占中都,前锋进入河南。后因忙于西征,一度放松对金的进攻。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任大汗。他遵照成吉思汗遗言,采取联宋灭金的策略, 1231年窝阔台分兵三路大举攻金。次年,三路军会师汴京,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遣使约南宋夹攻金,商定灭金后,由宋收复洛阳、汴京、归德。1231年十月,宋将孟珙等率军二万,自襄阳北上,攻占了金的唐、邓二州。十一月,宋军抵蔡州,与蒙古军分攻南北城。次年正月,蔡州城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
              金灭后,宋依约准备接收洛阳等地,但蒙古军以武力制止宋军接收,并决黄河水淹阻宋军。从此,南宋与蒙古之间开始了正面冲突。
              统一吐蕃 蒙古统治者在对南宋作战的初期,不很顺利,便决定先出兵吐蕃,再由吐蕃东进,迂回包抄南宋。此时吐蕃地区很不统一,各地各部有不少僧俗首领。其中的喇嘛教萨斯迦派首领萨斯迦班智达最有影响。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大汗窝阔台之子阔端率军入吐蕃地区,召见萨斯迦班智达。淳祐四年(1244年),萨斯迦在凉州拜见阔端,代表吐蕃各地、各教派僧俗首领,与阔端达成协议,同意吐蕃归属蒙古,蒙古亦尊重吐蕃各教派、首领的权利。从此,蒙古汗国即通过萨斯迦这位宗教首领实现对吐蕃的统治。后来,忽必烈奉命出征大理国,途中驻军于六盘山(在今甘肃固原县东南),吐蕃喇嘛教萨斯迦派其侄八思巴来这里拜见忽必烈,甚得忽必烈的信任和尊敬。今西藏日喀则德钦颇章宫,还保存着八思巴拜见忽必烈的壁画,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
              灭大理 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窝阔台病死,蒙古一度发生汗位继承问题的斗争。淳祐六年(1246年)春,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位,不到三年即死。淳祐十一年(1251年),蒙哥即汗位。淳祐十二年秋,忽必烈率大军进入吐蕃,后分兵三路进攻大理。次年初,包围大理城。大理兵败,国王段兴智逃走,在昆泽(今云南宜良)被俘,大理国灭亡。至此,蒙古国已统一了中国疆域的绝大部分,即统一了今之淮河至秦岭以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及云南,形成了对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的包围形势,并开始全力进攻南宋。
              蒙哥汗战死合州 宋宝祐六年(1258年)初,蒙哥汗以三路大军攻宋,由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兀良合台自云南回师攻潭州(今湖南长沙),自率一军攻四川。当时镇守四川的南宋将领是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他做了许多备战工作,所以蒙哥汗的大军在进攻四川时,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打到合州(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城)城下。合州知州王坚和部将张珏带领全城军民固守半年多。宋开庆元年(1259年)七月,蒙哥汗亲自到合州城下督战,宋军猛烈反击,蒙哥汗被炮石击中,死于营中。蒙哥汗死后,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即与南宋秘密议和罢兵,因之蒙古对南宋的战争暂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8-5 11:18 , Processed in 0.05701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