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2|回复: 0

周朝历史:封建领主制经济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18: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一词是自战国以来,人们对西周时期所行土地制度的通用名称,历代各家学者的解释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它的含义有二:一、“井”字像田地的形状。田地中有阡、陌、沟、渠,划分田地为若干方块,来源于夏商以前。如甲骨文之“■”、“■”等即象形文字。二、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剥削方式。这种剥削方式的基础,即土地所有权的分配,是天子有所有权,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庶人(农奴)无土地权利,只有耕作和提供剥削的义务。具体剥削方式,是贵族们将田地分为两类,一类为贵族自留田,名“公田”,由所属农奴们集体无偿代耕,就是劳役地租。另一类大致以百亩为单位分给农奴各家耕种,收获物归农奴所有。孟子对这一剥削形式设想为:“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当然各贵族对公田、私田的划分或分布,因地因人而异,不一定绝对如此整齐划一,孟子也说“此其大略。”古人把这种劳动产品再分配的方式“雅化”为“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公即诸侯。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许买卖。
              农业 西周的农业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的主要农具是木制的耒耜。此外,还有骨铲、石铲、石犁、石刀、蚌镰等。耒耜是用青铜斧、锛制作的硬木工具,很便于掘土耕地之用。刀、镰用于收割庄稼。此外,在考古发掘中还有少量铜铲、铜镈、铜镐、铜锄出土,可能不是普遍使用之物。农奴们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知识,很注意选育良种、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及灌田或排水等。一般田地多修有排灌系统。农作物的种类不断增多,主要的有黍、稷,此外还有稻、粱、麦、菽(shū叔,豆)及蔬菜、瓜果等。用作手工业的桑、麻和染料作物,种植的也较普遍。
              手工业 西周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就是工匠和商贾都是官家(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封建领主贵族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从事工商活动。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
              西周的官府有“百工”。百工就是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当时的主要手工业有青铜铸造、制陶、制骨、制玉器、制革,还有木工、竹工、漆工、丝织等等。
              青铜铸造业是西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其技术继承了商代而有所发展。器形和数量都比商代增多。主要青铜器有礼器、兵器、手工工具、生活用具和车马饰等。在考古工作中发现有西周青铜器出土的省份很多,如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都有发现,不少铜器铸有铭文。西周前期的大盂鼎高约一公尺,重153.5公斤,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策命其臣盂、并赏赐给他奴隶和其他财物的情况。西周后期,铜器的数量大增,带铭文的铜器更多。周宣王时的毛公鼎有铭文497字,记载了宣王诰诫和赏赐其臣毛公的情况。有些铜器的铭文,记载着封建贵族赏赐、赠送、交换、赔偿土地、奴隶或其他财物的情况,也有记载战争的。这些铭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的一些重要情况。
              制陶业也有发展,除制作一般陶器之外,原始瓷的制作也有进步。在考古工作中,先后在陕西西安、河南洛阳、安徽屯溪、江苏丹徒,都有发现。
              纺织业有家庭副业,也有专为贵族们的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所用原料有丝、麻、葛和羊毛等。丝织业的发展较快,大约在西周后期,出现了锦,锦是一种用复杂技术织成的比较名贵的丝织物。用麻、葛织成的布,其种类也很多。有些织物染成各种颜色。
              商业 为贵族服务的商业,是以交换奴隶、牛马、兵器和珍宝异物为主。奴隶的价格很低,五名奴隶才换得“匹马束丝”,就是换得一匹马十把丝。民间也存在着商品交换关系。如《诗·卫风·氓》曰:“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就是描写一个农奴以货币买丝的情况。
              西周的主要货币仍然是贝,以朋为单位。还有金(铜),以鋝(lüè锊)为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31 01:12 , Processed in 0.06789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