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1|回复: 2

高三政治试题:财政与税收专题练习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22: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eijing-1.html (61.91 KB, 下载次数: 408)

                                        shanghai-2.html (62.77 KB, 下载次数: 376)

                                        guangzhou-3.html (60.22 KB, 下载次数: 385)

                                        wuhan-4.html (60.63 KB, 下载次数: 374)

                                        xian-6.html (60.65 KB, 下载次数: 362)

                                        chongqing-10.html (54.75 KB, 下载次数: 355)

                                        chengdu-11.html (61.15 KB, 下载次数: 371)

                                        changsha-16.html (55.08 KB, 下载次数: 366)

                                        changchun-18.html (61.8 KB, 下载次数: 370)

                                        haerbin-15.html (50.55 KB, 下载次数: 392)

                                        hangzhou-19.html (59.01 KB, 下载次数: 381)

                                        hefei-25.html (58.37 KB, 下载次数: 361)

                                        suzhou-23.html (59.44 KB, 下载次数: 329)

                                        taiyuan-21.html (58.65 KB, 下载次数: 363)

                                        tianjin-5.html (58.71 KB, 下载次数: 381)

                                        xuzhou-46.html (57.57 KB, 下载次数: 371)

                                        xiamen-41.html (59.27 KB, 下载次数: 382)

                                        zhengzhou-20.html (58.07 KB, 下载次数: 358)

                                        ningbo-38.html (59.39 KB, 下载次数: 387)

                                        qingdao-44.html (56.21 KB, 下载次数: 385)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高三政治试题汇编:新东方网高考频道汇总了2013年高三政治试题,内容有全国名校高三政治练习题、高考政治模拟试题以及政治分考点单项试题。
          新东方网高考频道所有备考资料均免费下载,更多内容访问:gaokao.xdf.cn
          财政与税收学习验收测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见学生用书第199页)
          一、选择题
          1.(2011 江苏高考)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下图)。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①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则意识 ②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 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④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1 福建高考)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
          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
          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
          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
          3.
          (2011 北京高考)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状况从B点向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
          重拳出击
          4.观察右图《重拳出击》,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国家调控房价是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自发要求 ②房地产商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会推动房价高涨 ③房价过高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 ④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国家必须及时干预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1年5月23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公共租凭住房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自6月1日起正式实施执行。通知表示,购买、转让、捐赠住房作为公共租凭住房的,应提交相关协议。经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认定的公共租凭住房项目,适用税收优惠政策。这是国家运用________进行宏观调控
          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财政政策 ④货币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稳定物价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1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在“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通气会上透露,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及阶梯电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对“资源性产品”进行“价格改革”的原因是
          A.价格与供求的双向互动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B.价格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形成的
          C.价格决定供求,引导生产的发展
          D.价格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唯一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5 2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8.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办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9.(2012 武汉调研)2011年5月13日,我国 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中真菌 毒素限量》、《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蜂蜜》等4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体现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综合手段
          10.(2012 山东实验中学调研)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决定其改革发展不能只由市场主导。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干预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政府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材料对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启示是
          A.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要在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D.不能通过市场来调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11.2011年,国家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目的是
          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使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④不断降低物价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11年春节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较严重的“民工荒”,与此同时,农村地区又存在着部分劳动力富余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①市场机制已经失灵,这一矛盾需要运用计划机制调配劳动力资源来解决 ②这一矛盾应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来解决 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这一矛盾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矛盾只能完全依赖市场调节来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并无多大的营养价值,应用在食品中主要是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感。在没有取得质量认证标准的情况下企业把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生产,这表明市 场具有
          A.盲目性 B.滞后性
          C.自发性 D.开放性
          二、非选择题
          14.2011年年初,安徽省某市召开“两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期间,该市某中学的校园小记者们针对两会中代表和委员们提出的议案,进行了一系列采访活动,收集并整理了该市“十二五”期间几个群众非常关心而又迫切需要政府解决的时事材料。现请你共同参与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高房价问题: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购房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增加社会保障房供应,采取多种形式限制“炒房”行为;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土地审批、税收征管中的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囤积开发用地,要限期开发并加收土地闲置费;不能按期开发的,要收回土地;对恶意囤积土地的,要依法进行惩罚。
          结合材料,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该市解决高房价问题的做法。
          15.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政府纷纷把刺激国内消费、恢复经济的注意力投向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普遍呈“小、弱、散”状况: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偏小、竟争力不强、资源分散,要通过改制、重组、合并,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文化产业基地、规划文化企业上市。
          材料二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丰厚。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把举办第三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契机。为了让本次文博会更具特色,山东省政府面向社会各界开展“我为文博会提创意”建言献策活动。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2)简要说明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无形手”和“有形手”结合起来。
          解析与答案
          1.【解析】 分析漫画可以看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有:经营者违背了“诚信”的市场规则,卫生、工商等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因此①③入选。形象的好坏构不成原因,因此②不选。这是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职能不到位而非公共服务职能,④不选。
          【答案】 B
          2.【解析】 由图可知,在A点时,存在物价走高趋势,宜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从B点到C点,物价高起,经济过热,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E点时亦然;从C点到D点,物价低迷,经济过冷,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B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答案】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6 00: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3.【解析】 实现从B点向A点变化,其实质是降低通货膨胀率,抑制物价。提高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减少贷款投资,压缩生产,减少有效供给,从而达到抑制物价和通货膨胀率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A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增强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利于降低通 货膨胀率。C项说法错误,应该是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越少,越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D项说法错误,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故选B。
          【答案】 B
          4.【解析】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市场,因此国家调控房价不是价值规律自发性的体现,①错误。房地产商盲目追逐高额利润,会采取各种手段提升房价,故②正确。房价过高,人们购买力下降,影响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故③正确。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易造成资源浪费,国家必须及时干预,故④正确。
          【答案】 C
          5.【解析】 本题考查宏观调控手段的相关知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通知及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税收优惠政策属于财政政策,故选B。
          【答案】 B
          6.【解析】 ①③是正确的;②本币升值,会影响出口;④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规模无关,用排除法,排除②④。
          【答案】 A
          7.【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价格与供求、价格机制的作用等知识的理解。B错误,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C 错误,价格影响供求;D说法明显错误;价格改革的目的就是运用价格的变动来影响 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选A。
          【答案】 A
          8.【解析】 B、D两项属于行政手段,C项属于法律手段,A项属于经济手段。
          【答案】 A
          9.【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的手段等知识的理解。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行政规定,体现了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故选B。
          【答案】 B
          10.【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等知识的理解。A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C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B正确反映了题意,当选。
          【答案】 B
          11.【解析】 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这样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①②正确;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故③错误;物价水平并非越低越好,故④错误 。
          【答案】 B
          12.【解析】 要解决“民工荒”和农村地区部分劳动力富余这一矛盾必须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故选B。
          【答案】 B
          13.【解析】 本题以食品安全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市场调节弱点的认识和理解。企业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经济利益的驱使,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故选C。这与盲目性、滞后性无关,A、B均不符 合题意;开放性不是市场调节的弱点,D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4.【解析】 此题考查的内容为市场经济,要求评析的是政府宏观调控行为。按照评析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故结合材料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析:第一,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第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宏观调控的手段;第三,科学调控的意义。
          【答案】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解决高房价问题,必须把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局限性,住房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当前情况下,解决高房价问题光靠市场调节是不行的,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材料中当地政府通过大力发展保障房建设,限制炒房就是通过增加供给、减少需求等经济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材料中政府要求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对土地审批、税收征管中的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囤积开发用地,要限期开发并加收土地闲置费;不能按期开发的,要收回土地;对恶意囤积土地的,要依法进行惩罚。这些做法体现了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控制高房价。③政府对房价的科学调控,有助于满足群众的住房需求,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进程。
          15.【解析】 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对文化产 业的意义也有所阐述。本题围绕文化产业的发展考查了其经济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回答第(1)问关键要结合材料,并围绕“促进增长、振兴产业、带动就业、满足消费、提升实力”组织答案;第(2)问是一道说明阐释类的题目,要求要全面和缜密,关键是解释明白。
          【答案】 (1)①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有利于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改善其消费结构,提高其消费水平;④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保持社会安定。⑤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2)市场能够准确及 时地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调节“无形手”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 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发挥国家宏观调控“有形手”的作用,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招飞]
                       

                                各省空军招飞初选复选动态
                       

                                [艺考]
                       

                                艺考统考信息及专业辅导
                       

                                [自招]
                       

                                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简章
                       

                                [体育]
                       

                                高水平运动员及体育特招
                       

                                [志愿]
                       

                                新东方高考数据库:院校+专业
                       

                                [试题]
                       

                                全国名校期中试卷下载
                       

                                [辅导]
                       

                                中国近现代史所有考点
                       

                                [辅导]
                       

                                40篇短文串联3500高考单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12 13:20 , Processed in 0.06894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