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8|回复: 1

政治二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5 23: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用一首诗表达了对“慢生活”的理解:“慢”是“快”的基础/你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而不会迷失自己/要慢下来/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从快到慢,其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快”和“慢”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快”和“慢”的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 ③“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快”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慢”促进“快”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部矛盾的决定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生活方式从快到慢,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①③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具体表现,正确;②错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④错误,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决定的,外部矛盾只能影响事物的发展。
          答案:A
          2.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和矛盾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前提是理解引言的含义。引言讲的是美与丑、洁与污相对应而存在,不可分割,体现了①③,选C;②错误,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观点正确,但误认为矛盾双方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选。
          答案:C
          3.中医《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应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未病”与“已病”都要重视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发展观、矛盾观的相关知识。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①说法不恰当;“未病”与“已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③说法错误,故不选;②④均正确切题,故选D。
          答案:D
          4.有位学者指出:全世界193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果不各美其美,就只能任人宰割,不美人之美,世界就会争端不断,只有美美与共,才能走向世界大同的美好境界。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要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要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
          ④要创造多种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材料旨在强调既要各美其美,又要美人之美。人与己是矛盾双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即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统一,①③正确,答案为A;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④不选。
          答案:A
          5.专家指出,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小幅放缓,同过去快速发展时期相比,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进入爬坡换挡的拐点期,在这一时期,发生全局性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稳住底线,挺过短痛,将会换来经济运行的长期向好。这印证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③社会意识有时会决定社会存在 ④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阵痛,但挺过短痛,会换来经济运行的长期向好,这说明我国经济在曲折中发展,故①正确;经济发展爬坡换挡,经济增速由小幅放缓到长期向好的转变,需要“稳住底线,挺过短痛”这一条件,这说明了④;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社会存在任何时候都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D
          6.脸是人体最奇妙的部分,虽然只有眼、嘴、鼻等几个器官,但大小、组合方式、位置的不同,就能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脸。研究人员在达·芬奇的画中,发现他创造美丽的公式:脸宽是鼻宽的四倍,前额的高度、鼻子的长度以及下颌骨的高度都相等。这表明(  )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绘画创作要从艺术原则出发 ④事物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脸的普遍性,存在于千姿百态的脸这些特殊性之中,②入选;达·芬奇的画作遵循了一定的规律,④符合题意;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①表述错误;绘画创作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③错误。
          答案:B
          7.一位年轻人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世界纪录。新闻记者蜂拥而至,不断地问他:“你是如何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这位年轻人喘着粗气说:“因为我时时感到身后有一只狼。”从哲学角度看,这位年轻人的回答说明(  )
          A.办事情要取得成功需要借助客观物质条件
          B.正确的意识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C.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真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这位年轻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人们获得成功,但不是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B表述错误。
          答案:C
          8.国外的贫民窟,多是无地或失地的农民进城打工,政府疏于管理,逐步聚集形成的。而我国的棚户区,大部分居民是产业工人,是多年前由单位建的简易房屋演变而来的。棚户区改造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棚户区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由忧居变宜居。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系统优化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实践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忧居变宜居体现了①。棚户区改造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由忧居变宜居,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当选。国外的贫民窟与我国的棚户区有不同的特点,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③当选。棚户区改造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体现了④。
          答案:D
          9.食品安全与否和人自身的体质有关。许多传统食品如海鲜、奶制品、蛋、花生、坚果、大豆、小麦等,过敏体质的人吃一口就可能过敏,严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险。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论断说的是(  )
          ①任何一个事物都和所有的事物存在必然联系 ②任何食品都是不安全的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与否和人自身的体质有关,故③入选;普通人食用蛋、奶制品、小麦都没问题,但是,对少数特殊体质的人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④入选。①说法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说法错误。
          答案:D
          10.下边漫画中的主人公错在办事情过程中(  )
          A.分不清主次矛盾
          B.分不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C.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
          D.不重视量的积累
          解析:本题考查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想问题办事情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漫画中的主人公把主要精力放在刀把的修饰上,忽视了刀刃,没有分清主次矛盾,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漫画主旨。
          答案:A
          11.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
          ①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③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④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和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①入选。“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主次矛盾的统一,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②与题意不符。整体功能有时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时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④说法错误。
          答案:A
          12.由于我国的餐厨垃圾酸度高,不适用国际普遍采用的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循环处理的方法,于是我国研究出针对中国餐厨垃圾的机械生物处理技术。依靠中国工艺向餐厨垃圾要资源说明(  )
          ①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②垃圾和资源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垃圾变为资源,体现了②;针对中国餐厨垃圾的具体情况研究出中国工艺处理技术,体现了①;③④未体现。故选A。
          答案: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6 0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3.目前,从总体上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上述分析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  )
          ①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做到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 ④区分了主流和支流,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分析法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属于唯物论,不符合题目要求;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问题,③属无关项;②④符合题目要求。故选B。
          答案:B
          14.2013年8月,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中国南方旱情不断蔓延。而“十年九旱”的东北地区却出现多年不遇的特大汛情。有专家认为,我国雨带逐渐北移,“北涝南旱”很可能会成为未来趋势。我国未来抗旱防汛政策也要作出相应调整。北方加在防汛投资,南方加大抗旱投资,应当成为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专家建议抗旱防汛政策作出调整的辩证法依据(  )
          ①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在辩证否定中发展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专家建议应针对南北方抗旱防汛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抗旱防汛措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入选。②与题意无关。③属于唯物论的知识,排除。“北方加大防汛投资……重要工作”坚持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④当选。
          答案:D
          15.有人在谈到礼让与竞争的关系时说,礼让表现出一个人的品德,竞争显示才能,两者都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德才兼备,方能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善于礼让而又有才能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纳,更具竞争力;那些有才无德的人在竞争中会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以失败告终。这一论断体现出的思想方法是(  )
          A.两点论 B.重点论
          C.均衡论 D.一点论
          解析:材料中关于德与才的论断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故选A。B、D不选,材料强调的是德才兼备;C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德与才要均衡。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某大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原本种菜为生,虽谈不上富裕,但小村宁静祥和。前几年,村民们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村里的祥和被打破了,不少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靠打麻将度日,有的甚至染上了毒瘾,村里的矛盾也多了。有人对此很困惑:财富,带给我们的究竟是福还是祸?
          请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答此人的困惑。
          解析:在这里要注意区分财富本身和财富的使用问题。财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用它来做什么。在分析问题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村民因拆迁补偿而富起来后,产生了新的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②财富本身只是一种客观事物,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当财富到了不同人的手里,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结果。合理合法地使用财富,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利益,使用不当就可能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村里的种种矛盾表明,对于财富,某些村民没有做到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既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科学的消费观,让财富既能够给个人及家庭带来幸福,又能够造福社会。
          17.2013年6月29日,俞正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时强调,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新疆工作。近年来,新疆经济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依然在加紧活动,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这充分表明暴力恐怖活动是影响新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危害。要全面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要广泛宣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使各族干部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坚定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中共中央对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2)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央在处理新疆问题上是如何坚持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的。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联系的观点、主次矛盾关系。第(1)问,材料中中央对新疆形势的认识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并强调经济发展形势是好的,正确区分了矛盾的主次方面,由此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辩证法,材料限定为中央处理新疆问题的要求,根据材料即可归纳出答案要点。
          答案:(1)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是好的,这是当前新疆形势的总体大局。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发展有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对新疆社会稳定存在不利影响,这一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③在对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上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2)①广泛宣传“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体现了坚持联系的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②推进新疆工作要全面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体现了正确处理主次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18 11:53 , Processed in 0.07616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