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回复: 0

各省市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及试题解析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4 04: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知识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题眼:“家国一体”
  考点:中国古代宗法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3.(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3题)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知识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4. (2010高考安徽文综14题)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C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5.(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分析: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6.(2010年高考江苏单科1题)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7.(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4题)《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
  8.(2010高考广东文综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题眼:古代唐宋代谏官的职能变化。
  考点:古代皇权加强
解析: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答案:D。
9.(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10.(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0题)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C 宋朝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枢密院掌管军事,而三司使掌管财权。通过这项制度,将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A项宰相的权力是缩小了,一分为三;B项是指清朝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D项材料不涉及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6 07:04 , Processed in 0.051862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