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3|回复: 3

填报志愿:高三家长最常出现的失误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9 2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高三家长填报志愿答疑问题精选汇总
    根据线上和线下给考生家长咨询的情况,育路高考网感到有三点需要向家长们做一个紧急提示,虽然这种提示年年讲,但是年年都有考生家长出现同样的问题:
    第一,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不一定是最佳填报
    不少家长眼睛里盯着的就是学校历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通过分数排名的换算,将孩子的模考成绩换算成往年高考多少分,然后去套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比如说,所报学校2010年提档线是600分,就希望孩子换算出来的分数高于600分多一点点录取。认为这就是志愿填报的成功,因为几乎是“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具体表现在当育路高考网提示家长的填报存在风险的时候,家长常常会拿出各种“理由”来证实孩子的成绩刚刚能达到学校的分数线,譬如说孩子某某科考试有20分是看错了题不该丢的。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居然也有不少中学校方老师支持考生“踩线填报”,甚至填报高于考生一模二模水平的学校。这种情况在一些高中名校尤为严重,考生在这种环境下十分不理智。我们家长的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成绩尽量进入一所更好一些的大学。育路高考网并不一概反对家长鼓励孩子“超常发挥”,在特定情况下育路高考网甚至也鼓励过考生家长“踩线填报”(见2009年5月21日文章《有时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奇迹”出现并不具备普遍意义。
    育路高考网认为“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的这种思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风险。因为由于没有一点余量,考生考试发挥失误、学校的分数线发生波动(遇上“大年”),都有可能造成孩子落榜。其他考生的照顾加分也会使自己的排名退后。另外一些高校缩减招生计划,会使高校分数线上升。这些不利因素不考虑到,会使一志愿落榜风险增大。
    2.容易被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录取。“一分也没浪费被录取”常常是“服从调剂”的结果。育路高考网主张考生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尽量填写“服从调剂”。但育路高考网更希望考生被自己填报的专业录取,哪怕是第五专业。因为那毕竟是有思想准备的专业。往年因为不能接受被调剂录取专业而复读或退学的都有出现。育路高考网认为填报各批次第一志愿最好留出至少10分左右的“富余量”。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考虑“踩线填报”或填报高于一模二模水平的学校:考生聪明但是一贯都不好好学习,“醒悟”得比较晚但后来确实是“醒悟”了,在一模二模可以明显看出处于上升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30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第二,二志愿一定要选择一志愿招不满的学校
    育路高考网发现不少家长都注意到了二志愿学校要比一志愿学校降低一个层次,并且二志愿三个平行学校之间要有梯度,这都是很好的。但是育路高考网在咨询中多次发现,不少家长在二志愿中选择了人家一志愿招就能招满的学校,这种学校其实就是不招二志愿的,您的填报就属于无效填报。
    举例说明:有610分左右理科考生(等效2010高考成绩)一批次一志愿填报北邮(2010年录取线597)。由于考生就喜欢通信、信息类专业,因此一批次二志愿A选择填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提档分数只有500,与北邮分数差接近100分,应当说足够了,这所学校也是一所通信信息类的优秀高校,看上去应当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我们研究一下大厚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过去三年一志愿录取人数 / 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08年:109 / 109
    09年:98 / 98
    10年:78 / 78
    我们发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年在京招生计划还是不少的,录取分数也不高。但是它连续三年都没有录取过二志愿考生。结论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般情况一志愿就能录满,二志愿基本上没有招生计划了。除非您通过向学校专门咨询,看看2011年是否专门为二志愿预留招生指标,否则这项填报基本上是无效填报。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所大学是否招收二志愿呢?育路高考网认为主要有三个途径:
    1.直接向招生大学咨询,问大学招不招二志愿,那些专业招,条件是什么?
    2.看大学的招生章程怎么规定的?
    3.查阅发的“大厚书”上的数据,如果某个专业招收一志愿人数小于实际招生人数则说明该专业招收二志愿。实际招生数减去第一志愿录取数就是二志愿招生数。
    眼下已经到了高考志愿填报最后一天了,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第三条途径了。大家可以将自己填报的二志愿逐一根据大厚书核对一下。
    举例说明:首都师范大学,理科。查大厚书136-140页:
    过去三年一志愿录取人数 / 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
    08年:874 / 1016
    09年:878 / 947
    10年:721 / 841
    首都师范大学理科每年都招收一定比例的二志愿考生,可以作为二志愿学校的选择。
    大厚书还可以进一步看出各个专业招收二志愿考生的情况。
    一志愿录取人数 / 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以10年为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30 00: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英语(师范): 26 / 27 招收二志愿:1
    历史学(师范): 2 / 3 招收二志愿:1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53 / 59 招收二志愿:1
    ……
    可以从大厚书看出,首师大大部分专业都招收二志愿考生,可以作为二志愿的一项选择。
    2010年5月6日育路高考网文章《如何估计二志愿学校的录取分》,对研究二志愿学校更加细化,建议家长们参考。
    2011年5月6日育路高考网转帖的文章《羊儿他爸:2011年北京的一批二志愿参考》中有大量的二志愿学校的数据可以参考。
    只有一种情况,二志愿的顺序A可以破例专门选择一般从不招收二志愿的外地名校。这就是特意以牺牲一个平行志愿学校A为代价,去“赌”一所外地名校爆冷门的微弱可能性。其真正的二志愿目标学校在平行志愿B和C.B和C仍然要按照常规模式选择一志愿招不满的学校。关于牺牲A校“赌”冷门的详细解释可以参考育路高考网昨天(5月15日)的文章《育路高考网没有说过南京大学今年会爆冷门》。
    第三,前面填报的学校/专业必须是比后面填报的更喜欢
    这句话看上去是“大实话”的填报原则,在具体填报的时候,每年都有大量家长“犯错误”。一般来说,在同一个批次内,谁都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谁都不会把不喜欢的学校放在前面,把喜欢的学校放在后面。但是如果在跨批次的范围内,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忘记”的这条“大实话”填报原则。最常见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不能正确处理前面批次的二志愿与后面批次的一志愿之间的关系。
    案例:
    提前批次一志愿: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
    提前批次二志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第一批次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这位家长在解释提前批次二志愿为什么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时说,在提前批次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二志愿学校,十分无奈只好填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估计也不会录取。实际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从来都是一志愿就招满,一般都不招二志愿。因此上述填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什么问题,考生的分数达不到人大小语种的时候,就会进入第一批次。但是我们志愿表上填报任何一个志愿,都是希望它能派上用场。我们想一下,万一这个二志愿派上用场是个什么情况?那就是考生达不到人大小语种的提档线,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偶然赶上爆冷门一志愿没有招满,把你录取了。而你的分数却达到了一批次北航的分数线。这个时候你怎么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7-30 0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因此,请家长们仔细检查一下你的提前批次是否填报了二志愿?提前批次的二志愿与第一批次的一志愿相比拟更喜欢哪一个?对于大多数填报重点放在一批次的考生来说,提前批次的二志愿还是空着为好!给我们的志愿填报表格中间有个别空着的并不一定吃亏。“有一种选择叫放弃”。
    类似的情况还常常出现在一批次二志愿与二批次一志愿的比较上。一本线上的考生基本上没有二志愿的填报空间了,如果填报二志愿,可以从往年一批次补录的学校中选择。应当说也是存在录取机会的。但是这些可选学校以及专业多半都是不太喜欢的,也许你更喜欢二批次一志愿可以录取的某些学校或者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如选择放弃二志愿填报。否则二志愿录取了你就无缘二批次了。
        育路高考网衷心祝福考生和家长志愿填报成功,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7 05:38 , Processed in 0.07064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