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98|回复: 4

高考在即 专家支招如何泰然处之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9 23: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父母的过度关心和体贴,教师的谆谆备考告诫,教室里高考的倒计时牌……高考临近,许多考生会越来越有“兵临城下”、“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
          高考考生紧张,家长压力更大,心为儿所累,神为儿所劳,许多家长都成为孩子附庸物,既焦虑又无助;心里期望却不敢说出来,有力却使不上。
          这个时候,考生和家长该做些什么?--编者
          对话人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认知发展研究室主任 沃建中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江光荣
          随州市蓝天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谢慧敏
          【情绪篇】
          笑对考试,笑对自己
          十年寒窗等待的那盏明灯就在前方,做个深呼吸对自己笑笑,我已不再迷惘……
          [案例] 小李平日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据老师说,如果发挥正常,考上二本没问题。在最近几次模拟考试后,小李开始变得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对于父母的关心体贴也置若罔闻。自我感觉越来越糟,觉得他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尤其看到黑板上醒目的高考倒计时牌,“恨不得把它给砸了”。这几天,小李心里更紧张了,多次跟父母提出:不参加高考了可不可以?
          沃建中:这是在过度考试焦虑下引发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高考临近,出现紧张、急躁、无所适从、悲观失望等情绪非常普遍,考生对高考的过度紧张和看重以及对自身能力的不信任,是造成考前焦虑的重要因素。考生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考生首先应自信,每增加一分自信,就可使焦虑程度降低一分。“高考对于考生而言,是大事,吃不好、睡不好属于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向学生传达这个信息:人的意志力是可以对抗这些不利因素的,越是出现这种情况越能考好那才叫牛。”这种做法,称之为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的想法会带来愉快的心情,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帮助很大。
          谢慧敏:在高考的压力下,有的学生会选择逃避频繁的模拟考试,甚至是即将面临的高考。过分地去想考试的结果,就容易把考试当成一种负担,一个沉重的包袱,即使平日里学习成绩不错,也有可能临场考试时发挥失常。如何消除这种心理呢?首先,把以下内容用笔列举出来:我对考试结果的设想是什么?这些结果中我最担忧的是什么?然后,对这些担忧进行质疑,并且分析这些担忧是否合理?如分析:一辈子的前途命运和是否能考上理想大学是对等的关系吗?(1)今年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我可以选择复读,明年再考。(2)上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3)上了理想的大学,并不代表着成功。从分析中,消除自己的担忧心理。只有心态趋于平和了,才能够轻松迎接高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9 23: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江光荣:如果已产生焦虑情绪,出现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痛苦异常的情况,这时应转移注意力,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多和父母、亲朋好友交谈。同时,对于家长来说,要多与孩子沟通,一起吃吃饭、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的想法。同时,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
          【保障篇】
          不交遗憾账,后勤全跟上
          进入高压陪考期的家长,此时更要保持一颗平常心,默默陪伴孩子一同走过考试,给孩子以支持和力量。
          [案例] 为了及时了解高考信息动态,唐女士最近开通了家里的有线电视。可是,每天放学回来,儿子就边吃饭边看电视剧,有时甚至不睡午觉。有时多说他几句,儿子便发脾气。怕影响儿子的情绪,唐女士没敢多说他,可是心里却不免为儿子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安心地高考,她专门在考点附近订了高考房。
          沃建中:高考考生紧张,家长压力更大。高考之前家长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能给孩子以支持和帮助,行为和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方式、方法不同,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如果考生想通过看电视来放松学习压力,那么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沟通,换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学习作为一种脑力活动,最佳的放松方式是做体力运动。家长可以和孩子参与到一种孩子所感兴趣的运动中。
          江光荣:孩子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多关心和爱护孩子,这本身并没错,但精神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照顾都要适度。家长对孩子异乎寻常的关照会让孩子感受到临考前的紧张气氛,失去“平常心”。同时,家长的无微不至,也会让孩子出现心理不安,觉得如果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紧张心理。因此,家长首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孩子的照顾要适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谢慧敏:孩子考试,家长要做好后勤。高考前的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另外,家长还要注意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优化孩子的饮食和睡眠质量,多跟老师交流,及时把握孩子心态、情绪变化。
          家长要安排好孩子起居,要起带头作用。最后这几天,不要让孩子熬夜,要帮助他们调节好生物钟。如,和孩子说 “不早了,咱们都关灯休息吧。”万万不能在6月7日、8日再开夜车,否则会导致考试时精神不集中,大脑处于疲劳状态。 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如可以对孩子说,“平时学得不错,没问题的。”如果孩子情绪不好,就跟他多说些笑话,让孩子不要老想着考试的事情。 家长心里着急,但不要让孩子看出来,免得增加孩子的负担。在与孩子交流时要注意不问敏感性话题,避免明示或暗示考生以前犯过的错误。考前要安排一定时间休息、娱乐,可以听一听轻音乐,适当看一看电视,适度的娱乐可以改变人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9 23: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实战篇】
          专心答题,尽力就行
          提前准备考试用品。考试过程中,记住一句话: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专心答题,尽力就行!
          [案例] 随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女生小西,在班级平时成绩一直是前三名,今年本已经通过自主招生,但总担心考试中出现中考时的情况,成绩不太理想。据妈妈述说,初中升高中考试时,小西经常会出现记忆中断的现象,越担心越没有记忆,甚至认为同考场的同学咳嗽都是在影响自己。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于考试期间,考试结束后很快消失。
          江光荣:每一年在高考考场中,都会有考生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又不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从而发挥不正常甚至弃考。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混乱迟钝,生理上表现为心慌意乱,手心出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这是因为心理过度紧张造成的。
          谢慧敏:考场中有了怯场的感受该怎么办呢?(1)自我放松,稳定情绪。当感觉心慌意乱、思维迟钝时,先把笔停下来,反复做几次深呼吸。(2)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在考场中,给同学、监考老师一个微笑,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微笑。如果还紧张,可在纸上画一个笑脸,同时告诉自己:“高考,我准备好了!”(3)进入愉悦的心理氛围。用一分钟回想自己在某次考试中流畅做完题后的满足感受,怯场感自然就消除了。
          做题时,有时会突然出现思维中断、大脑一片空白,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记忆的暂时性遗忘,也叫记忆卡壳。这是暂时性现象,出现了这种情况千万不要惊慌。考生们可以这样做:(1)不要着急,因为越急可能越想不起来。(2)先放下这道题,做其他的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做刚才的题。做题的过程中,受到抑制的大脑神经一般会得到恢复,可能会想起刚才不会做的题目。(3)利用多种线索来回想遗忘的内容。如,利用试卷上的一些有关信息,回想这些内容出现在课本的什么地方等。
          沃建中:目前建议考生不要再大量做题,最后几天的复习更应回归教材。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浏览一下。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
          进入考场前不要带书。一般来说,离考试一个半小时前,要让大脑充分休息,有一段时间让大脑主动出现“空白”,远离考试科目,如听轻松的音乐,看看风景等,在等待时,互相不要讨论考试有关的事,减少刺激源。如果还有不安,可面对墙壁,闭眼做深呼吸。
          考试中应统筹安排时间,先易后难,不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本报记者 倪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208
发表于 2016-7-30 00: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每临大考有静气”
          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有位著名的长跑健将,名叫克拉克,他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可是,在他运动生涯巅峰时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接连发挥失常,发生失误,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后来,运动学家把优秀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称为“克拉克现象”。
          大赛不仅赛实力,也比心理素质。所以,现代竞技体育越来越重视运动健儿的心理问题。高考也是如此。高考虽然说一年一度,可是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一生可能只参加一次。所以,考生心理紧张是自然的、难免的。但是,谁能在“临战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的稳定与平衡,谁就可能在竞争中高出一筹,取得佳绩。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多年对尖子考生调查研究发现,在高考中成绩优异的考生有一个共同特点:智商并不突出但心理素质过硬。研究结果提醒人们,以选拔人才为目标的高考,其实不是单纯考察知识和能力,对考生心理素质的考察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高考的临近,紧张、焦虑、烦躁等种种不良情绪困扰许多考生。他们几乎成了无奈无助的群体。有的学生一味钻研难题、生题,以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有的学生点灯熬油,加班加点,以为和时间赛跑就能领先他人;有的学生无所适从,自暴自弃,没进考场就服了输;有的学生过度紧张,寝食不安,乱了心绪。这些,其实都是典型的临考心理问题,需要有人疏导、调节,需要有人引导、呵护。
          谁给他们一碗“心灵鸡汤”?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谁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谁引领他们走出心理泥潭?这些,需要有人来管,需要有人来做。没人管、没人做,就是教育的缺失,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
          临考前,学生们虽然已经离校,可是,母校的牵挂、老师的问候,对考生来说,无疑是温馨的气息,心灵的慰藉。此时的老师,不再是只关注学生学业的“经师”,更应当是关爱考生心理的“人师”。
          彰显教育的人文情怀,毕竟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心理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功夫应该下在平时。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针对目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的突出的心理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中小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应当像抓教学质量一样重视心理教育。唯如此,才能使学生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每临大考有静气”。袁新文
          不仅仅是高考的事
          “考风不仅反映学风、教风,同时也反映当地的民风、政风和党风。”几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去各地检查、督促、指导当地高考各项准备工作时,总是会语重心长地说这样一番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30 01: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日前,记者随考试中心到2009年曾因舞弊事件引起举国关注的吉林省松原市考察当地的高考准备情况,了解到当地正通过一把手亲自抓、从有限的财政中投入1285万元,在全市835个考场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等方式强力整肃考风考纪,积极重塑高考形象。 “2010年,松原市、吉林省,甚至全国的高考,都不能再出事。”这是吉林省松原市教育系统的期望,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期望,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期望,更是全体考生和全国人民的期望。
          考风,固然不是一荣俱荣,但却是一损俱损。考风一旦坏了,教风、民风、党风均会受到质疑,而坏的影响,恐怕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方能挽回。个中损失,不可估量。这是2009年高考舞弊事件,带给人们沉甸甸的教训和反思。
          所幸,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将考风作为一项大事来抓,将考风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这是因为,我们已经深深认识到,考试无小事,考风不可坏,那将牵涉一代人的成长,关涉社会的整体风气,如果连以公平、公正为基石的考试都失去诚信,全社会将失去诚信。
          今年,全国多个地区通过政府重视、大量投入等方式,将防舞弊工作关口前移。有人说,一个普通的高等院校选拔考试,不必如此大动干戈;也有人说,教育,承载了在社会营造诚信的大使命,而为了肩负起这个使命,是需要付出些代价的。无论怎样,面对公众对高考制度的关心,面对公众对公平、公正的需求,人们已然达成共识,高考面前,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必须付出努力,因为,考试工作不能“亡羊补牢”,无法“下不为例”,因为,这一切,不仅仅是高考的事。赵婀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7 05:16 , Processed in 0.06782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