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0

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9 23: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教育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全体儿童和青少年,为他们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打好基础,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极为重要的。为振兴中华,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需要各个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为了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相应提高,就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修订)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面对全民族的少年儿童,就是着眼于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就要求它的参与者须具有与之适应的高素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是学校落实教育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和主要手段。课程要有统一性,才能实现教育目标;课程要有多样性,才能适应社会和人发展的不同需要。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面向全体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第十一章第32点中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习者资质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孔子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学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只有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当今,受教育的少年儿童,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家庭的、生理的种种原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三章第十七条指出,“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就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目标。在对他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有基本的统一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各自的最佳发展。可见,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培养出不同层次人才的保证。《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组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更多中考信息》》》新东方网中考频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新东方网独家稿件,版权为新东方网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新东方报名系统》》》我要报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 18:18 , Processed in 0.058599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