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9|回复: 0

2016年高考历史解答题技巧(文综)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8-2 22: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因此必须认真复习才能顺利度过这次转折,为了帮助高考生做好冲刺复习,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年高考历史解答题技巧(文综),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
1答题格式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2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要注意四点:
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归纳概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生产力标准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阶级的观点
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不要以偏概全
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分析历史事件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1.分析原因
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2.分析历史事件过程
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3.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成功、失败、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胜而不胜,不败而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4.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
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
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对地理的影响。
2016年高考历史解答题技巧(文综)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希望大家能够提高高考复习效率,更多的高考备考资料,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5:43 , Processed in 0.07317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