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85|回复: 0

高中历史复习中共会议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11-3 12: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1921  中共一大  上海、嘉兴  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二、1922  中共二大  内容: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1927  八七会议  武汉汉口  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纠正陈独秀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四、193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   江西瑞金  内容: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意义:它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它的出现标志国共政权对峙的正式形成,对于鼓舞革命群众的斗争,推动革命斗争的进程有积极作用。
  五、1935  八一宣言  内容: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六、1935  瓦窑堡会议  陕北  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七、1935  遵义会议  贵州遵义  内容: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的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八、1937  洛川会议  内容: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九、1945  中共七大  延安  内容:制定当时党的任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大会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十、1949.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工作中心,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意义: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十一、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北平  内容:确定国歌、国旗、国徽、国名,通过《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十二、1949.10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十三、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北京  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意义: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在全国范围的建立
  十四、1954.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十五、1956.4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内容: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论十大关系》
  十六、1956.10  中共八大   北京  内容: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尽快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工业国   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十七、1978.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内容:解放思想,提出改个经济体制的任务   意义: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书。
  十八、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国和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    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政治建设的新时代。
  十九、1980.8  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内容: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意义: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二十、1982.9  中共十二大  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十一、1982.11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内容:修改宪法  意义: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二十二、1984   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内容:阐述并通过了一国两制构想   意义:使一国两制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保证的国策
  二十三、1984.10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内容: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十四、1992   南方谈话  内容:强调判断实践的标准,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意义: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十五、1992  中共十四大  内容: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十六、1993.11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内容: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  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二十七、1997  中共十五大  内容: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论断
  二十八、1999.3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内容:把“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意义: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7-20 08:40 , Processed in 0.06310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