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4 22:17:13

200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温州)

一、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矫枉过正 沏茶/休戚相关 创伤/悲怆欲绝
B、枯燥/怙恶不悛 儒教/相濡以沫 惆怅/风流倜傥
C、否决/否极泰来 拾掇/拾级而上 扛枪/力能扛鼎
D、间距/间不容发 数字/数见不鲜 下载/千载难逢
2、下列各句中字形都是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趋之若骛 不经之谈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B、逃之夭夭 前仆后继 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
C、鼠目寸光 满不在乎 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D、疾恶如仇 记忆尤新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影响和后果耸人听闻,已造成数万名婴幼儿肾中毒。
B.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山西省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260多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C.班级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星期日去秋游,大家兴致勃勃,王小亚同学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同学们搞生态自助游。
D.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但是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阳光融化了冰雪,细雨润泽了山色,春风吹绿了柳枝,造化多么地令人惊异!
B、登山运动员不顾风雪的袭击,不顾低温的炙烤,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C、校门口停着一辆没有锁的自行车,保安看到了后迅速向部门报告,同时做好了相应的保护工作。
D、我们已经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就等着8月13号举行的浙江省统一英语听力考试了。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电动汽车能否真正解决汽车污染问题?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只有电动车一条出路吗?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是众说纷纭。
B.几棵弱小的莲子,就在这关注、期盼中慢慢长叶,开花,最后蔓延成片,被朋友喜称为"季荷"。
C.幼时读旧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
D.我不知道它是否真是全国最长(大连这座城市很独特,它有许多全国之最),但它所展现给我的,确是最新鲜、最独特的。
6、仿照下面例子,从"冰""燕子""柳枝"三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4分)
例如: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使语段衔接完整(只填序号)。(4分)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 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①它以端庄的"中国红"为底色
②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图
③富有新意地运用这套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2008"
④它采用中国特有的印章形式
⑤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招魂》曰:"光风转蕙泛崇兰",是以知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A B
向之所托,俯仰之间,皆为陈迹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世论以为国香矣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C D
冲冠一怒为红颜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gksix 发表于 2016-7-4 23:39:08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视椒则远矣 视:比 B.不为无人而不芳 芳:开花
C.莳以砂石则茂 莳:栽种 D.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时:时机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自古人知贵兰"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不为无人而不芳 ②来岁不改其性 ③沃以汤茗则芳
④平居与萧艾不殊 ⑤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⑥其视椒则远矣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B、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兰与蕙的栽培环境相同,但两者有花之多少与香味远近不同。
C、"楚之逐臣"是指屈原。后人"贵兰",是因为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以此来象征自己的美好品德。
D、"当门",指当权者。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的、清幽的兰了。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
12、翻译下列句子。
(1)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三、古诗鉴赏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剑门道中遇微雨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作者是怎样通过后两句诗来表达感情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1)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
(2) ,隔叶黄鹂空好音。
(3)楼船夜雪瓜洲渡, 。
(4) ,望帝春心托杜鹃。
(5)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浔阳江头夜送客, 。
(8)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生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gkfour 发表于 2016-7-5 00:48:12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5.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17.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8.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我的三种读书法
开始的时候,我是"狼式读法",此话怎讲?就是拿到想读的书,心急火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亚赛虎咽,家里人唤吃饭迟迟不动,睡觉时在枕上灯下还要久读不舍。往往是一本二三百页的书,一两天便可读完,读完后见了兄姊同学,还很喜欢复述其中有趣之处,高谈阔论,洋洋自得。这种读法,似也不好一笔抹煞其益处,尤其是一些本不必细读深想的书。直到今天,我对之也还是如"狼"似"虎",这样匆匆翻过后,总算能知道个大概,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算是填补了某些空白。但这种囫囵吞枣的读法,往往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因为翻阅仓促,何尝真能过目成诵?储留在记忆里的,多是些碎片式的,或模糊不清的印象。我后来成了职业作家,写文章时随拈出一些往日阅读印象来,或举为例证,或涉笔成趣,有时不及查书核对,便会马失前蹄,或张冠李戴,或乱点鸳鸯,闹出笑话,引出批评,这些都是"狼式读法"的后遗症。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以往读过,并自以为已读通的书,我现在还要找来重温,当然,不再狼吞虎咽,而是另取斯斯文文的读法了。由我的教训,可见读书人虽然爱书可爱到如虎狼扑食的程度,真正"吃"起书来时,却最好不要像虎狼般生吞活剥。
好的读书方法,应是"牛式",不但细嚼慢咽,而且不止一个胃,有的胃专门用来反刍,把本来就非茹毛饮血而是斯斯文文吃进嚼过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效果当然极佳;把开卷有益体现得非常充分,而将弊端减少到最低程度。我近年常反刍以往读过的中外经典。像《红楼梦》,我至少反刍过五遍,并且将不同的版本加以比较,在反刍中形成了关于其中"金陵十二钗"最后一钗秦可卿的系统想法,结果产生了探佚性著作《秦可卿之死》。最近我还在反刍叶君健先生所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这是我十几岁时便珍爱的书,但那时还只懂得欣赏《海的女儿》、《野天鹅》等情节新奇的篇章,现在却深能体味《老单身汉的睡帽》、《柳树下的梦》等篇章中的人生喟叹与诗意升华。
现在的书真叫多,且不算音像制品及电脑网络上的读物,光是纯文学或以文字为主的印刷品,就不知每天推出来多少种!在这种情况下,读书的可选择范围非常之大,倒容易弄得读书人手足无措,不知该读什么,该取怎么个读法了。面对这一形势,我现在多取"猫式读法"。我家养了三只大猫,注意观察,发现它们进食有几个特点,都足资我读书时借鉴。一是它们进食前先要以目巡察左右,并对食盆中的食物以鼻检验,绝不轻意下嘴,这启发我选一本陌生的书来时要十分慎重,不能因此白白耗费宝贵的时间,更不能误食腐物影响心灵健康;二是它们吃东西时不仅细嚼慢咽,还往往摆头晃脑,能十分精确地将鱼肉中的小刺剔除,这启发我读书要善于汲取精华、唾弃糟粕;三是它们一般都不贪食,胃口大开,却能适可而止,我们常用"猫儿食"形容量虽小而已饱足,由此启发我:面对的书越繁杂,越不能贪多求广,还是要先确定好一个时期的读书目的,依次列出必读、可读、可读可不读(即机动安排,时间有富余则读,无富余则放弃)的书名,订出相应的计划,配置好时间份额,一周或半月检查一下自己的执行情况。"猫式读书法"实践下来,尤有读书乐、乐融融的效益,故不揣冒昧,写出以供读友们参考。
(刘心武文,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19、下列是对文中"三种读书法"的理解,与其说的道理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狼式读法"常常源于自己的兴趣,所以在读书时像极了狼吞虎咽,跟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读法接近,故值得充分肯定。
B、"牛式读法"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它的特点是可以储存,慢慢地反刍消化,有助于体味人生喟叹和诗意升华。
C、"猫式读法"是作者喜欢的读书方法,从猫们吃食的方式中,他总结出了三个值得肯定、有推广价值的读书方法。
D、文中作者讲了三种读书方法,主要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讲解和说明的,其好处是形象生动,有助于读者理解和体会。
20、下列是对"猫式读法"所作的抽象理解,概括得最好的一项是(3分)
A、一种是"巡察",一种是"细嚼",一种是"不贪"。
B、一种是"识别",一种是"取舍",一种是"适当"。
C、一种是"慎重",一种是"唾弃",一种是"不贪"。
D、一种是"检验",一种是"精确",一种是"适当"。
21、"把开卷有益体现得非常充分,而将弊端减少到最低程度",此句对应的是何种读书方法?怎样理解"体现得非常充分"和"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意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它们吃东西时不仅细嚼慢咽,还往往摆头晃脑,能十分精确地将鱼肉中的小刺剔除,这启发我读书要善于汲取精华、唾弃糟粕"。说说"细嚼慢咽"、"鱼肉"、"小刺"讲的分别是读书中的什么现象或内容?说说小猫"摆头晃脑"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昂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但你是否关注了简单但同样丰富的"黑"或"白"呢?
请以"黑"或者"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gktwo 发表于 2016-7-5 01:17:53

参考答案
1.C(A jué/jiǎo qī/ qī chuāng/ chuàng B kū/hù rú/ rú chóu/tì C fǒu/pǐ shí/shè káng/gāng D jiān/ jiān shù/shuò zài/zǎi )
2、B(A骛/鹜;C苍/沧;D尤/犹)
3.D(D项 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A项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奇特的话,使人听了震惊。B 连篇累牍:牍:古代写字用的竹、木简。形容文字冗长罗嗦。C项 推波助澜:从旁鼓动,以增加声威和力量,多指向坏的方面。
4、A(B"炙烤"用词不当;C"没有锁"有歧义;D"打扫得……整整齐齐"搭配不当)
5.C(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6.15.如: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 冰--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也照样能长成大树7.④②①⑤③(这五个分句,依上下语境应先表现地域属性,即"中国的"、"世界的",这便形成了④②的序列;再表现时代属性,即"传统的"、"创新的",这便形成了①⑤③的序列;最后与下文的"庄严"、"浪漫"相承,表意更连贯。
8.D (A分别为代词、助词;B两个"而"均为连词,分别表并列、修饰;C两个"为"分别为动词、介词;D均为连词"虽然"。)
9.B(在此用作动词,"花草发出香味")
10.C(③是"兰蕙"所相同的,④是说兰与"萧艾"没有什么区别,⑥说的是"蕙"。)
11.C(由"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可知C错。)
12.(1)兰花(虽然)经历雪霜的残酷的摧残而衰败,(但是)来年仍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2)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
参考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兰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放任自己长期流浪四方,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只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只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于是说当权者必须除掉,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啊!13.(1)"征尘"指长期奔走衣上沾满灰尘,实指诗人难忘征战生活(2分); "酒痕"表达了诗人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2分)。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结情,意在借景抒情。(2分)这里不是壮阔的"秋风大散关",而是凄冷的"细雨蒙蒙",不是"铁马冰河"而是"骑驴入剑门",色调凄迷,有力的烘托出诗人凄凉无奈的心境。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饮酒做个诗人。这两句表现出诗人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2分)
14(1)淡烟暮霭相遮蔽
(2)映阶碧草自春色(3)铁马秋风大散关(4)庄生晓梦迷蝴蝶(5)居其所而众星共之(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枫叶荻花秋瑟瑟(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5.①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但主人说只是一棵藤。②这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
16.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17.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8.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对古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生命的敬重之情
19、A("充分肯定"当为"有保留的肯定")
20、B("巡察、细嚼、唾弃、检验"不抽象;"不贪、细嚼、唾弃、精确"不准确)
21、对应的是"牛式读法";"体现得非常充分"讲的是"牛式读法"有"读书非常广泛"的特点,"减少到最低程度"讲的是"牛式读法"可以把"阅读不精""减少到最低程度"。
22、细嚼慢咽:读书要细读精品。鱼肉:泛指书籍。小刺:书中的糟粕。摆头晃脑:通过形象描写写出了读书的无穷乐趣,也使陈述变得真切生动。
七、作文(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题(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