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three 发表于 2016-6-27 20:13:27


  【解析】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应用。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使用杀虫剂之前,害虫种群个体中就存在抗药性差异,有的具有抗药性,有的无抗药性。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之后,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所以杀虫效果下降。
  【导读】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学考查的重点和难点。DNA的结构与复制,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特点、成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更是重中之重。
  6.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其他植物激素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激素的种类、产生部位及生理作用
  【试题举例】
/collect/20160627/164153_4c5b60d150f0e.jpg
  在菜豆的幼根处作上标记如右图。置于适宜条件下,几天后,能正确表示该根生长情况的是
/collect/20160627/164429_4c5b60d155d2d.jpg
  【答案】B
  【解析】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根的生长,根表现出向地性,排除A和D。根尖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伸长区细胞伸长,向下新产生的部分应该没有标记物质。易错点在找不到产生B和C两种结果的原因。备考提示:掌握根尖的结构(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的特点以及与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的关系。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主要与细胞分裂素有关,伸长区细胞伸长主要与生长素有关。
  激素分泌的调节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兴奋的传导
  【试题举例】
  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collect/20160627/164508_4c5b60d156ccd.jpg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内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及分泌过程,是对细胞结构知识和细胞内主要生理活动过程的综合分析,同时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细胞内分泌蛋白首先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再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初步加工,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最后通过分泌小泡运输到细胞膜通过外排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合成分泌蛋白的原料(氨基酸)后,它所先后经过的细胞结构就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分泌小泡→细胞膜→细胞外。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激素调节与行为
  神经调节与行为
  【试题举例】
  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 )
  A.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B.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C.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
  D.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
  【答案】A
  【解析】运动员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能加速冲刺,应该是通过调节,促进有氧呼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为神经调节,所以应选A。
  (3)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
  【试题举例】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答案】A
  【解析】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的调节等内容。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淋巴细胞既存在于淋巴中,也存在于血浆中。人体血浆的pH稳态是依靠各缓冲对来维持的。
  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4)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说明: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不作要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试题举例】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K+的含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
/collect/20160627/164550_4c5b60d157c6e.jpg
  (1)尝试构建人体内K+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①在图形框中用箭头表示②不考虑血细胞、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
  (2)消化道中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
  (3)K+主要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其排出特点是 。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答案】(1)
/collect/20160627/164726_4c5b60d158c0d.jpg
  (2)主动运输
  (3)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或不吃也排)
  【解析】(1)根据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可在图中填上相应箭头,构建出人体内K+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2)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3)K+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5)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collect/20160627/164815_4c5b60d159bad.jpg
  【试题举例】
  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后,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a代表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与肠道吸收有关
  C.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
  D.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答案】B
  【解析】考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和获取信息推理判断能力。胰岛素的功能是降低血糖含量,而曲线a表示血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故排除A;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应为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供能,故排除C;血糖的正常范围为80~120 mg/dL,故c表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d应为低血糖患者,故排除D;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是由于肠道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故B正确。
  (6)体温的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调节
  (7)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说明:包括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抗原和抗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试题举例】(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解析】考查两种免疫的联系。病菌一旦侵入细胞内,体液免疫暂时不起作用,只能先进行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溶酶体酶,使其裂解,然后由体液中抗体消灭之;外毒素不是抗体,抗毒素才是。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说明: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说明:免疫学的应用不作要求
  【导读】内环境的概念与组成,体温的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知识点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微生物的类群
  【试题举例】

gktwo 发表于 2016-6-27 20:29:22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颤藻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菌。水绵属于植物。易错点是误认为颤藻属于藻类,是一种植物,属于真核生物。注意典型例子与特殊例子(带菌字而不属于细菌,而是属于真菌的,如酵母菌、霉菌,各种食用菌)结合记忆。蓝藻不是一种,而是一类,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
  说明:放线菌不作要求
  病毒
  (2)微生物的营养
  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试题举例】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答案】B
  【解析】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由于该微生物是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的自养生物,故其能源来自于光能或分解无机物释放出的化学能。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培养基的种类
  (3)微生物的代谢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4)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群体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试题举例】
/collect/20160627/164900_4c5b60d15ce75.jpg
  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的培养基。右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度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增加
  B.稀释率从a到b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率不断提高
  C.稀释率超过b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b点附近
  【答案】C
  【解析】从图象上看,随稀释率的增加,营养物质的浓度提高,细菌代时缩短,数目减少,这是由于培养基更替太快,带走了大量的细菌,这样,营养充足,细菌繁殖快,代时缩短,并不是死亡率增大所致,所以C是错误的。
  (5)发酵工程简介
  说明:酶工程简介不作要求
  应用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
  说明:以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为例
  【试题举例】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答案】C
  【解析】考查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溶氧充足时,利于好氧菌生长繁殖,不利于代谢产物积累;碳源和氮源比例为4∶1时利于该菌生长繁殖,3∶1时利于代谢产物积累;谷氨酸的排出可降低对谷氨酸脱氢酶的抑制,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6.5~7.5(中性)。
  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发酵工程的应用
  【导读】对病毒的增殖、发酵工程的应用要多加重视。
  8.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试题举例】
  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A
  【解析】考查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能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某些昆虫的趋光性,但并非所有的昆虫都具有趋光性。温度能影响生物的形态。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并不是单独地起作用,而是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但在其中有一个或几个起综合作用。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2)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试题举例】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解析】考查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特点。在自然界有限条件下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率先升高后降低,K/2值时最大,K值时为零。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物群落的结构
  【试题举例】
  下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collect/20160627/165008_4c5b60d15e9cd.jpg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
  【解析】考查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及种间关系。此图垂直分层现象很明显;三种鱼在各层都有共同食物种类,因而存在竞争关系;三种鱼的主要数量集中区域反映了其食性和捕食状况;如果存在共生关系,则二者数量变化曲线必定完全平行。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试题举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整个地球上的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C

gkthree 发表于 2016-6-27 21:02:43


  【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离开人的作用,就会退化消失。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题举例】
  为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collect/20160627/165240_4c5b60d15f96d.jpg
  (1)为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请尝试利用上表中的数据,在所给坐标上规范绘制柱形图,以比较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collect/20160627/165322_4c5b60d1614c7.jpg
  (2)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以食物网的形式表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以A、B、C、D、E代表5种生物)。
/collect/20160627/165526_4c5b60d162466.jpg
  【答案】(1)
/collect/20160627/165616_4c5b60d16860e.jpg

  (2)
  【解析】汞和杀虫剂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在食物链中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逐级富集。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两种物质的含量越高,反之含量越低。从图表给出的汞、杀虫剂的含量以及各种生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等信息即可判断出5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试题举例】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C
  【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理解分析能力。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C错误。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全球性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试题举例】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从引进外来物种的角度来看,答案A、D没有考虑到引进外来物种会给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的现象。答案B保护草场、减少沙化,不能采取灭绝某种生物的方式。答案C是正确答案,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中的迁地保护。
  【导读】本部分内容也是生物学科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种间关系的类型,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抵抗力、恢复力的稳定性,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等更是常考的知识点。大家复习时还要加强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注意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区别各主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9.实验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试题举例】
/collect/20160627/170540_4c5b60d16d42e.jpg
  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答案】A
  【解析】显微镜中呈倒立的像,看到的淋巴细胞的像在右上方,实物应该在左下方,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将像移至视野正中央。易错在不明白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备考提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的流动(像)方向为逆时针,倒立180°,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显微镜放大的不是面积,而是长度或宽度。
  (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试题举例】
  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collect/20160627/170629_4c5b60d173d63.jpg
  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还原糖
  C.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答案】BC
  【解析】考查教材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同时考查实验分析能力。据该实验结果:①、②、③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④、⑤、⑥试管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说明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说明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具有专一性。对比①、②、③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说明生成的还原糖最多,酶活性最高。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gkone 发表于 2016-6-27 21:12:23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试题举例】
  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答案】B
  【解析】提取DNA的前提条件是实验材料DNA含量丰富,易提取。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线粒体,所以基本提取不到DNA,因此在该实验中不能用猪血代替鸡血。
  (1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试题举例】
  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步骤是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设计记录表格→分组调查→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14)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5)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17)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导读】对上述17个实验都要有所了解。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更是需要大家掌握的。
  Ⅲ.命题要求
  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解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
  【导读】2009年与2008年考纲内容基本一致。
  第三章 知识大盘点
  生命的物质基础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细胞是生命单位
  (1)对细胞结构、功能的认识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细胞核(核膜/染色质与染色体)。
  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胞质基质及某些细胞器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细胞增殖与受精作用动态/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解释。
  (2)生物膜系统
  ①概念
  ②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功能上的联系
/collect/20160627/170732_4c5b60d174d03.jpg
  ③生物膜研究给人们的启示
  *模拟生物膜技术:海水淡化、污水净化、血液透析、人工膜技术用于药物导入。
  *改造生物膜的设想:作物的抗性与膜的性质有关……
  (3)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使其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全能性表现的条件:细胞具有个体发育的全套基因;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分化水平的细胞全能性不同;要在离体条件下,满足营养、激素、温度等适宜条件。
  (4)细胞工程
  ①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整体或细胞器水平上人为改变细胞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细胞产品的技术。
  ②细胞工程的手段有: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与细胞拆合技术;染色体导入与基因转移技术;胚胎移植与核移植技术(试管婴儿、克隆动物)。
  ③细胞工程按材料分为两大类: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5)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技术
  ①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常用技术有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①基本过程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
/collect/20160627/170809_4c5b60d1758bb.jpg
  ②培养条件要保证无菌,保证矿质元素、水、蔗糖、维生素及激素等的需要。
  (6)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用途
  ①植物体快繁。
  ②培养无病毒植株(植株脱病毒)。
  ③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④制作“人工种子”。
  ⑤利用愈伤组织生产植物细胞产品。
  (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本过程和意义
  ①基本过程要经过3个步骤:
/collect/20160627/170844_4c5b60d176472.jpg
  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使细胞壁溶解,露出有活力原生质体。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物理法(离心、震动、电刺激等);
  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②主要意义是可培育出远缘杂种新类型,突破了有性杂交生殖隔离的限制。
  (8)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②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③单克隆抗体技术。
  ④胚胎移植技术(如试管婴儿)。
  ⑤核移植技术(如克隆动物)。
  (9)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①基本过程要从原代培养到传代培养。
/collect/20160627/170921_4c5b60d177413.jpg
  ②培养条件——培养液中常要有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动物血清。
  (10)动物细胞培养的主要用途
  ①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②生产蛋白质生物制品。
  ③培养组织移植材料。
  ④检验药物毒性及其他病理、药理、生理学研究。
  (1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用途
  ①诱导剂除PEG外还常用灭活的病毒。
  ②主要用途是生产单克隆抗体。
  (12)制备“单抗”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用途
  1)基本过程:诱导融合→培养、筛选单克隆细胞→提取抗体。
/collect/20160627/171004_4c5b60d177fca.jpg
  原理:杂交瘤细胞已具有“双亲细胞”的特性——既能分泌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2)单抗的主要用途是:
  ①诊断——单抗试剂盒。
  ②治疗——抗癌“生物导弹”。
  ③预防——传染病易感者。
  单抗的突出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生物的新陈代谢
  (1)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
  *新陈代谢的概念
  *酶和ATP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pH值
  ATP简式:A-P~P~P
  ATP形成途径:
/collect/20160627/171044_4c5b60d17b67b.jpg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
  (2)植物水分代谢
  ①吸收水分的两种方式
  *吸胀吸水未成熟植物细胞,依靠蛋白质、淀粉、纤维素亲水性物质吸水
  *渗透吸水条件: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浓度差,当细胞外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渗透失水;当细胞外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渗透吸水。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②水分运输的途径和动力
  途径:成熟区表皮细胞层层渗入,成熟区表皮细胞间隙渗入?根导管→茎导管?叶片―→蒸腾作用 外界
  动力:蒸腾拉力;根表皮细胞间细胞液浓度差。
  (3)植物矿质代谢
  矿质元素: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大量元素:N、S、P、K、Ca、Mg。
  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矿质元素的吸收:离子形式吸收,主动运输
  矿质元素的利用{离子状态:K+可再度利用。 化合物{不稳定:N、P、Mg可再度利用,稳定:Ca、Fe只利用一次
  *合理施肥
  (4)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场所及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场所为叶绿体,它含有光合作用有关酶和光合色素,光合色素可归纳如下:
/collect/20160627/171546_4c5b60d17e943.jpg
  光合作用过程
  C3植物 以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为主线,全面阐述能量变化过程、物质变化过程,以及二者之间关系。C3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如下:
/collect/20160627/171627_4c5b60d17f8e3.jpg
  C4植物 从比较C3、C4植物叶片结构为切入点,重点阐明CO2固定途径,C4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如下:
/collect/20160627/171714_4c5b60d18049b.jpg
  CO2固定途径:C4植物固定CO2途径是通过C4途径和C3途径共同完成的。
  淀粉形成部位:C4植物在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鞘中形成淀粉而叶肉中不形成淀粉。
  与CO2亲和力:C4植物的PEP羧化酶与CO2亲和力高,是C3植物的60倍。

gktwo 发表于 2016-6-27 21:33:30


  能量:C4植物在传送CO2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来自ATP提供的能量。
  *比较C4植物与C3植物。
/collect/20160627/171806_4c5b60d18143b.jpg
  *下图示意光合作用的强度与空气中CO2的含量的关系。
/collect/20160627/171845_4c5b60d182bab.jpg
  *观察活动:C4植物与C3植物叶的横切结构等特点。
  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光合作用效率概念
  *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collect/20160627/171947_4c5b60d183b4b.jpg
  红光和蓝紫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改善CO2供应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通常植物处于CO2饥饿状态。
/collect/20160627/172042_4c5b60d184703.jpg
  *农田注意通风、增施农家肥及温室采用CO2施肥
  *必需矿质元素供应。
  *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5)生物固氮
  ①生物固氮作用是固氮微生物将大气氮还原为氨的过程
/collect/20160627/172121_4c5b60d1852bc.jpg
  ②生物固氮作用是“氮素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29F17DT20090215193633.jpg
  ③利用生物固氮能使作物增产
  (6)人和动物体内糖、脂、蛋白质代谢
  1)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collect/20160627/172225_4c5b60d185e73.jpg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①糖代谢
/collect/20160627/172345_4c5b60d186a2b.jpg
  ②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
  ③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提供能量代谢的能源物质。
  *提供构建和修复组织的原材料。
  *提供合成激素和酶的原材料。
  *提供维持正常代谢必需的维生素。
  (7)细胞呼吸
/collect/20160627/172515_4c5b60d1875e4.jpg
  生殖与发育
  (1)生殖是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两大类生殖方式对后代的遗传影响不同(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简述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生殖方式)。
  *生殖使生物的种族得以延续。
  *生殖以遗传物质的复制合成、细胞的分裂增殖为基础,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生命的连续。
  *生殖规律的某些应用(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人工种子、杂交育种等等;动物的杂交育种、试管婴儿、克隆哺乳动物等;微生物的培养与诱变育种等等)。
  (2)发育是个体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程序性变化过程
  *高等生物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简要概述动植物的个体发育)。
  *发育以细胞的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为基础。
  *发育使个体从不成熟变为成熟。
  (3)植物的个体发育
  1)种子的形成和萌发
  ①胚的形成和胚乳的形成
/collect/20160627/172610_4c5b60d18819d.jpg
  ②种子的萌发——胚发育成幼苗。
  *胚的各部分变化:
  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胚轴伸长——子叶出土(或留土)
  胚芽出土——发育成幼叶和茎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内因:活的完整的胚
  外因: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2)植株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4)动物个体发育
  *从细胞到个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
/collect/20160627/172721_4c5b60d18990c.jpg
  遗传变异与进化
  (1)遗传的物质基础
  ①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有时是遗传物质;
  真核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发现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证据:
  1928年格里非斯(F.Griffith)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44年艾弗里(O.Avery)和他的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做的大肠杆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
  ②*中心法则图解
  DNA 转录 逆转录
  RNA―→翻译 蛋白质
  *比较DNA与RNA的主要区别。
/collect/20160627/172823_4c5b60d190673.jpg
  *DNA 双螺旋模型的要点:

gkthree 发表于 2016-6-27 22:52:07


  两条链、反平行,双链双螺旋;
  磷酸-戊糖连在外,碱基对在链间;
  A…T、C…G配成对,互补成氢键。A+G=C+T。
  *DNA的“半保留”复制。
  *RNA的转录合成方式。
  *蛋白质合成的翻译过程。
  基因、遗传信息、信使RNA、密码子、转运RNA、反密码子、核糖体、肽链。
  ③基因的本质
  *有遗传效应的DNA(RNA)片段。
  *遗传效应——表达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2)遗传的基本规律
  ①基因分离定律
  *显性与隐性、表现型与基因型、纯合体与杂合体、稳定遗传与性状分离。
  *杂交、自交、测交、遗传图解。
  *基因分离定律的表述和实质。
  *分离定律能够解释:
  纯合体自交的稳定遗传;
  纯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
  杂合体自交子代发生3∶1或1∶2∶1的性状分离;
  杂合体测交子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
  近亲婚配子代发生隐性遗传病的几率较高;
  若无选择作用,连续多代自交会使种群纯合体比例逐代增加。
  预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要先判断亲代基因型,再考虑子代类型概率。
  ②自由组合定律
  *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collect/20160627/172904_4c5b60d1925ed.jpg
  *自由组合定律的表述和实质。
  *自由组合定律能够解释:
  遗传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原因——基因重组;
  对于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子代表现型与基因型作出预测(要先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概率,再应用概率的乘法法则)。
  (3)变异的本质是什么?
  ①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②可遗传变异的3个来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杂交育种、转基因生物、诱变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价值如何?
  *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导致新基因型产生,所以,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致变因素的类型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突变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有害性、不定向性。
  *举例说明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多倍体的含义。
  *秋水仙素在人工诱导多倍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植物单倍体育种的价值、常用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4)常见遗传病类型
  (5)优生措施
  (6)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有两个突出特征
  *母系遗传
  *子代性状分离比例不确定
  ②遗传特征的发生有3个基本原因
  *质基因的存在是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线粒体、质体——包括叶绿体基因的存在)
  *精子未向受精卵传递质基因。
  *有丝分裂分配质基因随机性强。
  (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示意图:
/collect/20160627/172944_4c5b60d197f7e.jpg
  ①都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含有编码蛋白质序列。

gkfour 发表于 2016-6-27 23:15:56


  *非编码区——有调控序列和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②主要区别是:
  *“真核”编码区有内含子与外显子间隔;
  “原核”编码区是无内含子的连续结构。
  (8)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的含义
  *按人的需要,体外进行DNA加工——改造或重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之得到表达,实现定向改造生物性状的目的。
  2)基因工程的工具
  *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剪刀。
  (识别序列、粘性末端)
  *DNA连接酶——基因针线。
  *运载体——基因运载工具。
  运载体条件: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常用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3)基因工程的步骤
  ①提取目的基因
/collect/20160627/173038_4c5b60d19f4ae.jpg
  ②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重组DNA过程
/collect/20160627/173413_4c5b60d19ffcf.jpg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利用运载体的侵染及重组DNA在受体细胞中扩增。
  (受体细胞是细菌时,用氯化钙细菌的目的是增加细菌细胞壁通透性)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利用运载体的标记特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已被导入;
  *根据目的基因控制的特殊性状出现与否,证实目的基因表达与否。
  4)基因工程的应用
  例:①应用工程菌的药品生产;
  ②应用DNA探针法的基因诊断;
  ③应用基因导入法的基因治疗;
  ④应用转基因方法改良生物品种。
  (9)XY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①通过染色体组成分析,了解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正常男、女染色体分组:
  男44+XY 女44+XX
  *XY性别决定与ZW性别决定的特点不同。
  ②伴性遗传是由于异形性染色体之间存在“非同源区段”
/collect/20160627/173608_4c5b60d1a4620.jpg
  伴X隐性遗传——人群表现男多于女。
  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X显性遗传——人群表现女多于男。
  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
  (1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以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成果为主要依据,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进化理论。
  1)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4个要点: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是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基因库的发展观点)
  ②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③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观点)
  ④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生殖隔离是种间的分界线)
  *什么是物种与种群?
  *什么是基因库与基因频率?
  *什么是隔离与生殖隔离?
  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1)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①向性运动及其实验设计。
  *植物的向性运动
  ②生长素的发现及其调节作用。
  *胚芽鞘向光性实验。
  单侧光照、切去尖端、局部遮光,分别发生了怎样的结果、引出什么结论?
  *琼脂块接触实验。
  *如何证明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
  *具有哪些性质的物质可称作植物激素?
  *怎样证明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分布和运输的特点?
  *怎样证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何规律?
  *怎样证明顶端优势与生长素调节作用有关?
  *整枝、扦插、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杀灭田间杂草,应用了生长素调节的哪些原理?为什么常用生长素类似物?
  2)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是多种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
  (2)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①兴奋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是单向的。
  ②突触的结构与联系方式。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什么是神经冲动?
  2)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
  *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的特点:皮层代表区大小与功能复杂程度有关,交叉支配。
  运动性失语症及听觉性失语症。

gksix 发表于 2016-6-27 23:55:55


  3)体液调节及其主要内容
  ①体液调节是指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递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与神经调节相比反应速度慢、范围广、时间长。
  ②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主要激素的作用。
  *甲状腺及甲状腺激素。
  *性腺(睾丸与卵巢)及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脑垂体前叶及生长激素、催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后叶及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胰岛(A细胞、B细胞)及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肾上腺及肾上腺素、醛固酮。
  *胸腺及胸腺素。
/collect/20160627/173722_4c5b60d1a59a8.jpg
  ③反馈调节机制
  ④激素间的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
  4)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什么?
  ①如何区分行为的类型?
  *动物行为:动物个体对体内外变化(刺激)作出有一定适应意义的反应。
  *按特殊意义区分:生殖行为、育幼行为、防御行为、觅食行为、领域行为等。
  *按形成的基础区分:先天行为(趋性、反射、本能等)、后天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判断、推理等)。
  ②动物行为的主要生理基础
  *性行为与育幼行为,主要与性激素调节有关。
  *先天行为主要由非条件反射控制。
  *后天行为主要通过条件反射形成。
  (3)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指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外界环境、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如下:
/collect/20160627/173800_4c5b60d1a905d.jpg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例:血糖、渗透压、体温、pH值等。
  ②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血糖调节(血糖的来源与去路;肾糖阈的意义;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下丘脑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对糖尿病“三多一少”的解释)。
/collect/20160627/173839_4c5b60d1a9c15.jpg
  *水平衡调节
/collect/20160627/173916_4c5b60d1aaf9d.jpg
  机体内水保持平衡,主要通过如下图途径调节
/collect/20160627/174006_4c5b60d1abb55.jpg
  影响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有饮水、机体运动状态、机体健康状况等。
  *无机盐平衡调节
  无机盐平衡机体对Na+、K+等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维持动态平衡。机体代谢不但需要水,而且需要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量和排出量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如下:
/collect/20160627/174249_4c5b60d1aea34.jpg
  机体内无机盐平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调节(以Na+、K+平衡的调节为例):
/collect/20160627/174332_4c5b60d1b152c.jpg
  无机盐平衡主要与饮食、机体的运动状态、机体的健康状态有关。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的。
  *体温调节
  人的体温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体温恒定是机体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恒定的体温则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需的。人体体温的恒定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来实现的。人在寒冷和炎热环境条件下体温恒定调节途径如下图:
/collect/20160627/174410_4c5b60d1b24ce.jpg
  影响体温恒定的主要因素有机体代谢状态及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激素的相对稳定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激素含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机体有害。人体激素含量的稳态是通过反馈调节作用(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中,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
/collect/20160627/174446_4c5b60d1b346d.jpg
  通过反馈调节途径,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维持相对稳定。
  (4)免疫
  1)免疫的概念
  *抗感染的免疫概念(病原体、感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现代免疫概念——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成分,从而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过程(4个方面的表现:免疫防御——以病原体为非己;免疫监视——以肿瘤细胞为非已;免疫稳定——以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组织成分为非已;免疫排斥——以异体移植物为非己)。
  2)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
  *免疫反应(应答)的3个阶段——感应、反应、效应。(如下图)
/collect/20160627/174553_4c5b60d1b440d.jpg
  *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反应的特点(快速、强效、持续时间长。这也是预防接种的原理依据)。

gkthree 发表于 2016-6-28 00:23:39


  *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是怎样决定的?
  (抗原、抗原决定簇、抗体、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
/collect/20160627/174631_4c5b60d1b634d.jpg
  *T、B淋巴细胞的产生
  3)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组织(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等)。
  4)免疫功能失调的主要表现
  *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过敏原、组织胺、常见过敏反应的表现)。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缺陷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AIDS—艾滋病、HIV及AIDS的主要传染途径与预防措施)。
  5)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器官移植)
  *获得特异性免疫的途径。
  *预防接种(原理)。
  *疫苗、抗毒素、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给病人注射抗体提高患者抗感染能力、注射胸腺素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细胞功能。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1)微生物类群
  ①微生物种类
  ②微生物代谢类型
  同化类型:
  自养型:如硝化细菌、蓝藻……
  异养型:如大肠杆菌、乳酸菌、放线菌、真菌、草履虫……
  异化类型:
  需氧型:如硝化细菌、草履虫……
  厌氧型:如大肠杆菌、乳酸菌……
  ③微生物的生殖类型多样
  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如细菌……
  出芽生殖:如酵母……
  孢子生殖:如真菌、放线菌……
  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如衣藻……
  (2)细菌、放线菌、病毒
  ①细菌
  形态结构: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胞壁——与植物的细胞壁成分不同。
  细胞膜——生物膜结构。
  细胞质——有核糖体、质粒及贮藏颗粒等。
  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的遗传特征。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
  繁殖:二分裂方式增殖。
  (生长→核区DNA复制→形成隔膜)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从单个菌体开始,分裂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②放线菌
  形态结构:原核单细胞的分枝状菌丝体。
/collect/20160627/174712_4c5b60d1b6f05.jpg
  繁殖方式:产生孢子。
  生产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③病毒
  结构:
  复习“噬菌体”:
/collect/20160627/174750_4c5b60d1b7abd.jpg
  无囊膜病毒——核衣壳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7F19DT20090216011652.jpg
  噬菌体的增殖:吸附→侵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6F13DT20090216011753.jpg
  (3)微生物的营养
  *营养物质——维持生物体生命所必需的外源物质。
  *营养——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①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功能
  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碳源——提供C元素的营养物质。
  自养型——利用无机C源(化能自养,光能自养)。
  异养型——必需有机C源(也是能源)。
  氮源——提供N元素的营养物质。
  *常用N源——NH、NO、尿素等。
  [含C、H、O、N的有机物,是碳源也是氮源;硝化细菌以NH3或NO为氮源,也是能源;固氮微生物能以N2为氮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自身缺乏合成能力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含氮碱基等)。常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酵母膏、蛋白胨等提供。
  ②培养基配制原则
  目的明确、营养物质协调、pH值适宜。
  *营养问题:
  高浓度蔗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
  C/N比影响代谢:细菌C/N=4时生长较快,真菌C/N=10时生长较快。
  谷氨酸发酵生产,C/N=4时繁殖快、产物少;C/N=3时繁殖慢、产物多。
  *pH值问题:
  细菌适宜pH≈6.5~7.5。
  放线菌适宜pH≈7.5~8.5。
  霉菌、酵母菌适宜pH≈4.5~6.0。
  ③培养基种类
/collect/20160627/175041_4c5b60d1ba5b4.jpg
  *加青霉素——抑制细菌、放线菌,培养真菌。
  *高浓度NaCl——抑制多种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
  *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大肠杆菌(菌落紫黑色金属光泽)。

gkone 发表于 2016-6-28 00:30:06


  (4)微生物代谢
  1)代谢速率高
  主要原因是:相对表面积很大(表面积/体积),物质交换速率很高。
  2)代谢产物
/collect/20160627/175153_4c5b60d1bd495.jpg
  3)微生物代谢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基因水平的调节):
  例:大肠杆菌利用碳源的调节(实验)。
/collect/20160627/175259_4c5b60d1be434.jpg
  组成酶:只受基因控制表达合成,总存在。
  诱导酶:诱导物诱导基因表达合成。
  意义:保证不合成多余的酶,避免浪费。
  酶活性的调节(酶水平的调节):
  例:谷氨酸杆菌合成谷氨酸的调节:
  组成酶:只受基因控制表达合成,总存在。
  诱导酶:诱导物诱导基因表达合成。
  意义:保证不合成多余的酶,避免浪费。
  酶活性的调节(酶水平的调节):
  例:谷氨酸杆菌合成谷氨酸的调节:
/collect/20160627/175341_4c5b60d1c0375.jpg
  意义:调节精细、快捷,不积累多余产物。
  4)微生物代谢人工控制
  ①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6F18DT20090216011753.jpg
  例:a.大量生产青霉素的青霉菌。
  b.大量生产赖氨酸的黄色短杆菌。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6F19DT20090216011753.jpg
  c.大量生产谷氨酸的棒状杆菌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可“定向变异”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5F13DT20090216011827.jpg
  ②控制环境条件
  影响微生物代谢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collect/20160627/175611_4c5b60d1c2e6d.jpg
  以上考虑如何促进发酵生产?
  *食品保存——考虑如何抑制微生物生长?
/collect/20160627/175655_4c5b60d1c7c8c.jpg
  5)微生物生长
  ①微生物生长的特点: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5F17DT20090216011827.jpg
  ②随时间出现4个有序阶段
/collect/20160627/U2997P352T1D187015F18DT20090216011827.jpg
  [思考:λ=f(t)的曲线特点如何?]
  4个阶段的特点:
/collect/20160627/175829_4c5b60d1c9bcd.jpg
  6)发酵工程简介
  1)发酵:通过培养微生物生产各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过程。
  *发酵方式
  据培养基物理形态:固体发酵、液体发酵;需氧状况:厌氧发酵、需氧发酵;据产物:抗生素发酵、氨基酸发酵、维生素发酵等。
  2)发酵工程: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生产产品,或是直接将微生物用于工业生产的新技术。
  ①发酵工程的技术手段(内容):
  *菌种的选育和扩大培养。
  思考:诱变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处理。
  思考: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灭菌?用什么方法使培养基灭菌?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生物复习: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