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4 0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江南十校"联考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数学试卷命题组
I.命题说明
一、命题依据及思路
在2009年江南十校联考数学试题的命题过程中,我们根据新教材中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结合目前各校第一轮复习刚刚结束,学生的综合练习较少等特点,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同时考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立足注重基础与锐意创新,命题由易到难,低起点、入口宽、逐步深入的思想来编制试题。
二、总体评价
1、突出重点,把握高考方向
今年是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我们反复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特别是提前进入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结合新大纲的理念,兼顾试题的覆盖面,重点突出以函数、三角、数列、立几、解几和统计为主干,同时注重新增内容的考查,例如文科的第1,2,5,7,13,21题.理科的第1,3,5,8题,明确高考方向。
2、强调考查基础
选择题和前两道填空题大多是中等和中等偏下难度的问题且背景对考生而言,都比较熟悉,主要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运算能力。解答题大多设置了多个问,形成入口宽、层次分明、梯度递进的特点,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得分机会,同时也给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留下较大的展示空间,体现较好的区分度。基础题约占60%。
3、注重能力考查
2009年是我省使用新课程试卷的第一年,以能力立意将会更加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对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命题中我们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出发,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注重对学生的五大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例如文科第5,6,7,9,10,12,15,18,19,20,22题,理科的第3,5,7,8,11,14,15,18,19,20,22题。
4、注意文、理学科的差异
在命题中,力求反映出新课标的新理念,在命题的形式上,针对文理科学生不同的特点,拉开了两类试题的难度。例如文科的第1,2,3,6,10,12,15,16,18,19,20,21题,理科的第4,5,6,11,12,13,15,16,18,19,20,21题,在考查的要求和难度及解法中均体现文、理科考纲要求的差异。
II.试题分析
●客观题的情况分析:
表1 文科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抽样分析数据 抽样人数146)
题 型
|
选 择 题
|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分
|
4.61
|
4.54
|
4.16
|
4.47
|
3.84
|
3.71
|
4.16
|
3.49
|
难度系数
|
0.92
|
0.91
|
0.83
|
0.89
|
0.77
|
0.74
|
0.83
|
0.70
|
题 型
|
选 择 题
|
填 空 题
|
题 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平均分
|
2.36
|
4.44
|
4.09
|
3.11
|
3.24
|
3.44
|
1.28
|
1.92
|
难度系数
|
0.47
|
0.89
|
0.82
|
0.62
|
0.81
|
0.86
|
0.32
|
0.48
|
题 型
|
解 答 题
|
总 分
|
题 号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平均分
|
9.13
|
9.52
|
8.69
|
6.15
|
6.99
|
4.34
|
101.68
|
难度系数
|
0.76
|
0.79
|
0.724
|
0.51
|
0.58
|
0.31
|
0.678
|
|
|
|
|
|
|
|
|
|
|
表2 理科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抽样分析数据 抽样人数153)
题 型
|
选 择 题
|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分
|
4.57
|
4.47
|
4.34
|
3.69
|
4.39
|
3.61
|
3.08
|
4.26
|
难度系数
|
0.91
|
0.89
|
0.87
|
0.74
|
0.88
|
0.72
|
0.62
|
0.85
|
题 型
|
选 择 题
|
填 空 题
|
题 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平均分
|
4.33
|
4.61
|
3.71
|
4.14
|
3.51
|
3.13
|
1.01
|
1.37
|
难度系数
|
0.87
|
0.92
|
0.74
|
0.83
|
0.88
|
0.782
|
0.25
|
0.34
|
题 型
|
解 答 题
|
总 分
|
题 号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平均分
|
10.33
|
7.12
|
5.23
|
8.11
|
5.67
|
5.54
|
100.22
|
难度系数
|
0.86
|
0.59
|
0.44
|
0.68
|
0.47
|
0.39
|
0.67
|
●解答题的情况分析:
第17题:以平面向量为背景,主要考查化归为的形式,求函数的最大值周期性和对称轴方程等,难度较小得分率较高。
第18题(文科第19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数列的通项公式,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基本方法,和学生的运算能力,恒等变形能力,难度中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错位相减法掌握不好,运算变形能力不够。
第19题(文科第18题):文科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难度较小。理科考查排列、组合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第1问既可以用排列,也可以用组合来求概率,由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理解不够,分类不清,因而得分不高。
第20题:立体几何折叠的问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面面关系,线面角的计算。文科第2小题有的学生误认为BD与平面ABCE所成的角;理科的第2小题思路较宽,既可以用传统的几何方法(找线面角,等积变化等)求解,也可以用向量的方法,坐标系的选择也有多种形式。
第21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值和值域问题。存在的问题是文科学生忽略函数定义域,理科忽略对复合函数求导以及函数值域问题的综合应用。
第22题:以双曲线为背景,考查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和标准方程及解析几何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关系,对学生在恒等变形上有较高要求,文、理得分较低,目的为了拉开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