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7|回复: 0

2008年高考作文猜想及实战演练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8-12 22: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作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江海澎湃着涌潮,生活激越起浪潮,胸中翻滚着心潮,变革汇聚成春潮。真挚的情感,热切的愿望,果敢的行动,重大的举措,无不回荡着阵阵潮声……
  请以“倾听潮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思路导引】
  这个文题由一个动宾短语构成,“倾听”是行为,是细心地听的意思,它要求全神贯注,不能走马观花。听的对象是潮声,它有字面意思和比喻意思二种。字面义上的“潮声”是潮水发出的声响,比喻义的“潮声”为像潮水一样有涨有落、有起有伏的事物,也可是一种社会变革或发展的趋势。整体而言,“倾听潮声”就是感受潮声的意思,故而写作可从下列角度入手:
  一、从字面义入手,记叙听潮的经过——对潮声进行具体描绘——从潮声中感悟到自然的哲理,以此升华文章主题,如从潮声的壮阔想到自然的伟大(鲁彦的《听潮》就是如此)、从潮起潮落周而复始想到自然的永恒、从潮水不断撞击岸边想到坚持不懈、从潮水将棱角分明的石头打得圆滑想到柔能克刚、从潮水后浪推前浪想到推陈出新、从“潮打空城寂寞回”想到朝代的兴衰等,但一定要写出有哲理的感悟。
  二、从比喻义入手,先记叙某次听潮的经历(实写、略写),然后由实到虚,抒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时代)浪潮、胸中心潮、改革大潮、真挚爱潮、果敢举措等。不过从这个角度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由实及虚,从自然的潮声联想、感悟到生活、思想之潮声,虚实结合,可使行文自然感人;二是所写事物要有力度,具有“潮水”般的气势,它不是涓涓细流,那是婉约优雅的阴柔之美,潮声则是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因此写情要惊天动地、写事要轰轰烈烈、写生活要波澜壮阔、写历史要跌宕有致;三不管是字面意思还是比喻意思,所写事物都应有起伏、涨落,否则也不切合题意。要从起伏中感悟到某种人生与社会规律,从而更好地对待生活,对待人生。
  写作此文容易出现的毛病有:
  一、不是扣住“倾听”的过程去写,而是泛泛而谈,记流水账。
  二、不注重挖掘题材的内涵,不能揭示出一定的哲理。
  三、潮声比喻不当,如将润物无声的母爱比作潮,在文中能写到亲情固然可嘉,但亲情是温馨的,是绵长的,它不是狂热的,够不上“潮”的力度。
  四、滥用小标题,使文章支离破碎,华而不实。
  【佳作示例】
  (一)记实抒情类:
  倾听潮声
  江苏省射阳中学301班 高晔京
  黄海之滨的小城在潮声中醒来,又在潮声中睡去。
  看着澎湃的潮水渐渐退去,心中有些失落,又有些兴奋。失落的是我还余兴未尽,兴奋的是来日的潮水更将令人神往。对于小城中的人来说,潮水本应不足为奇,但我却无比兴奋。也许是我的世界太小太小,无法将这广阔的潮水装入其中,但这一次相识就足以铭记一生。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观看大海,然而,我所见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汹涌澎湃白浪滔天的大海。它很静,静得让我以为它就是家门前的那条小河,但却无比深邃,仿佛已经将世间一切融入其中,真的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许一个小小的触动就会让它迸发出震慑人心的力量。
  潮水渐渐近了,我似乎听到了一点轰鸣的声音,但它并不是震天动地的,它似乎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着,不愿引起太多的关注。然而他的一切都已在注目之下,仿佛无数推动历史洪流的人们,他们本无心留名青史,却早已被历史铭记。
  潮声越来越大,但依旧没有那种慑人心魄的压迫感。也许这才是它的本色,它需要的不是狂暴的怒吼而是尽情展示自己。它不需要别人向他臣服,也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它拍打前方的岩石,发出沉重的撞击之声,那可能最能让人心潮澎湃的声音。是的,这声音是斗争的表示,是变革的号角,它让无数人为之狂呼。也许他们会如同这海中的潮水一般,激起一朵巨大的浪花,发出一声厚重的轰鸣而后在海水中消逝,然而这一切就已足够。用自己的生命撞击出一朵历史的浪花,发出一声让后人聆听的长啸又有什么遗憾呢?
  潮声似乎已达到了极至,被岸撞回的潮水与它的后辈们再一次激烈的冲撞,难道它是要阻止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向前飞奔吗?不,它只是希望给它们更多的磨砺,让它们拥有更强的冲向目标的力量。
  潮声依旧,声声不断,直至潮水慢慢退却,大海又在期待下一次潮水的来临,我也在期盼的下一次倾听。
  潮水的声音有如历史洪亮的呐喊,不显凄厉却依然让人心动。无数风华绝代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浪花。而我们的小城也在潮水中不断前进。
  简评:该文从字面义入手,写第一次听海潮的经过,细致地描写了潮声由小到大到极致的过程,最后抒发从潮声中得到的感悟,讴歌家乡在时代大潮中的发展。审题准确,立意明确,语言精炼特别是开头对静潮的描写,欲扬先抑,为潮声的出现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是行文中的一个亮点。
  倾听潮声
  江苏省射阳中学301班 徐海忠
  从厦门到金门,不单单是两扇门的距离。
  金门的潮,是真正的潮。那不是大海对大陆的冲击,那是一环水向一个点的挑衅。
  你可曾知道,一千八百年来,那潮,那咆哮,那挑衅一天胜过一天地凶猛,狂妄。屏障啊!试问大陆与大岛上的人们,你们过得去吗?
  这里嗅起来还带有中国的香味。雄性的潮水挤过狭长的水闸,跃入蜿蜒的溪流,被中国国的香味异化成雌性的涟漪。我惊讶于潮的自甘不为人知的软弱。然而清告诉我,它只不过隐藏了声响,其本质仍然是咸的。
  不论是嚎啕大哭还是无声呜咽,它终究是咸的。
  然而那涛声藏在哪里?
  去岸边。
  这依然是刚健得吓人的潮声。这让我想起贝多芬的《欢乐的快板》:轻轻的小提琴,轻轻的手风琴,轻轻的欢快的舞曲,轰!梆!梆!震耳的声音撞在了岸边的石头上。正如这潮水,从远方而来,先是低沉而舒缓,而后快乐地让人陶醉,咣!那一刹那,你知道了它的存在。
  这正如两岸的风雨。今天的合作,明天的公投;这一秒台湾歌手的唱片在大陆热销,那一刻陈水扁将施明德告上法庭。
  只希望潮水,能将两岸粘在一起。
  潮声的伟力在于其激越。难道它只能如此干脆,如此果断,如此不顾情面?
  清说:“春潮带雨晚来急;潮涨潮落不负恩情,你知道这些句子吗?你知道这些缠绵的心吗?你可曾知道潮也有水的本性吗?没有这种缠绵,潮水会一次又一次贪恋地吮吸这岛吗?”
  潮,也是水。中国的方块字真好,再汹涌的潮也不能把三点水去掉,不能把水的缠绵去掉。而这缠绵,不正是两岸共同的心声吗?
  这么说来,那细细的冷雨也是呼唤团圆的潮声,那凝固的冰雪也是期盼统一的潮声,那滚滚的长江那回环的小溪里是同一种奔腾的潮水——中国人的血液。
  我从静静的滴水中,听出澎湃的激情。
  我从无情的海浪中,听出绵绵的暖意。
  简评:此文将所听的潮声定位在“厦门与金门”之间的海域上,通过对宁静、激荡等不同情态下潮声的倾听,表达了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思想。文章紧紧围绕潮声选材,由实及虚,由小及大,情感真挚,立意深刻。
  (二)虚实结合类
  倾听潮声
  江苏省射阳中学301班 陈尚文
  一条河流就是一段历史,而一朵浪花,就是一段故事。我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倾听着潮声,思索着这句话的含义。
  倾听潮声,一缕叹息。当年曹操率军来到这天堑,该是何等意气风发?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友,而今安在哉?潮声不曾告诉我答案。是否,我所站之处不是当年曹操旌旗蔽空而来铩羽而归的地方,这里的山水不曾听闻?是否,这里的山水姓了吴,不姓魏,潮声不愿谈及这种话题?可一世雄才的曹操,毕竟被挫败了。潮声依旧。一只白鹭嘶鸣了一声,如一缕叹息,从我头顶飞过,飞向遥远的天际。
  倾听潮声,晴风万里。千古文章,百代风流,两岸的山,如果不姓吴,那就应姓苏,苏轼的苏。我所站之处虽不是苏子所言的赤壁,但他一定与我见过这同一条江的水。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是苏子的诗文,是他诗文一样的传奇人生,是他的人生中所体现的人格魅力。那么,苏公,请抛开一肚子不合时宜,可否让我与你同驾一叶扁舟,再去游一次赤壁。然而,如霜的月色还没有升起。难道,这潮水竟不乐意我的同行?是不是我还没有放下太多?是了,只有真正地放下一切,才能登上扁舟,不至被潮水淹没。那么,请如水好风,如霜月色载着东坡独行吧。倾听潮声,愿苏公雅志莫相违。
  倾听潮声,一代风流。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是认认真真地和这潮水交流过的。那么,潮声,你是否能将当年嘹亮的号角、雄壮的歌声复述给世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当年的队伍留下的,只剩下博物馆里的纪念图片,但人们心中却记往了那永恒的瞬间。潮水汹涌,激动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一定,它记住了这段故事,这段故事一定感动过它,使血雨腥风变得平静。那么,请允许我读这样的诗,倾听潮声,昨日风云昨日魂。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当年的人们在怒吼的江潮上架起了一道通途,如今,江潮声引领我眺望二桥、三桥……
  潮起潮落,潮退潮涨。
  远处太阳渐渐要落山了,群鸟从江上急掠而过,有的啼血嘶鸣,有的欢快兴奋。
  我站在这里听潮声。太阳终于从远处的地平线上消失。
  我离开大桥,但我想明日的朝阳一定会更美,潮声一定会更加雄壮。让我们今天好好地活,再让明天的过客来倾听今日的潮声。
  简评:此文以站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倾听江潮为由头,思接千载,按时间顺序想到与江潮相关的曹操、苏轼等历史名人,想到摧毁蒋家王朝的渡江战役,想到人民对长江的利用与建设,构思独特,脉络分明,对潮声的内涵挖掘比较丰富。
  倾听潮声
  江苏省射阳中学301班 陈云峰
  去年到南通,我曾看过一次海潮。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是我在书中看过的一句诗。它的大气,就如我心中构思的涨潮之景一般,火车铁轨的撞击声,我心脏剧烈的跳动声,在我脑海里与即将看到的潮涨潮落声形成了共振。透过窗,看东方地平线的跳动的一根白线,我仿佛已看到了澎湃的海。
  终于到了,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我爬上了长江入海口的一座不高的山丘,遥望,祈盼。但此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丝毫没有想象中的波澜壮阔之景。问当地人才知,观潮,还得等二个小时。
  利用二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参观了张謇的故地,了解了他的一些故事,我的思绪飞到了兵荒马乱的时代。
  也许,正应了一句古话“时势造英雄”,在那个特定的时势中,他独擎一柱,撑起一方海天壮阔。一个状元,足以在读书人中掀起一阵巨澜,令人敬仰。而他,却并未沉醉在这个人生的小海潮中,而是迅速地褪去了一身功名,踏上了实业救斩道路,就如潮水,总有落潮的时候,他在人生之潮上涨的时候,果断地落了潮,悄然地准备着,准备着下一次更大的浪潮——工业化之潮。尽管这潮未能席卷整个中国,却震撼了整整一个时代。
  终于到了涨潮时。遥望远方,一方的白茫茫,翘首以待,心中便禁不住地想,海是如何掀起第一层面纱,接着第二层,第三层,最终形成漫天之势,扑面而来的?
  小时候,用一个大海螺掏空了肉,将耳朵贴在上面,听别人说那声音便是潮声。这说法的确让人信服。哗,哗的声音正是海浪一层高出一层的疯狂喊叫。沸腾了,如一锅开了的水迅速地流动。潮声似乎要挣脱海的喉咙,喊出个惊天动地的响雷……
  思绪仍在继续,却发现水已涨高了许多,浪也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倒是远方一片波光粼粼,似在捧着一部厚重的历史,向人们倾诉一个故事。
  故事有始有终,永远是以平静的海开始,以平静的海结尾。而故事的内容,就在涨潮的过程中。潮起潮落,仿佛早已是定局,就如人生,愈开阔的心境,愈壮阔的海潮,才愈有席卷、扫平一切的强有力的气势。
  而历史,则将一个个起伏的潮淹没、忽略,不留一丝声响。
  简评:该文采用双线结构,以记叙到南通听潮的过程为经,以南通历史名人张謇掀起实业救国浪潮为纬,紧扣“潮声”的命意,将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使行文富有立体感。文章选材真实,情感真挚,纵横交错,中间插叙的海螺中听潮的文字,使行文灵活多变,既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又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00:41 , Processed in 0.07500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