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1|回复: 0

考试从来就没“粗心”这回事 要找到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8-15 14: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像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跳水运动员要参加半年后的比赛,他了解了一下基本动作,也练了几次。有那么一两次很标准,有几次有失误,不过他认为自己比赛时就能做到。比赛很快到了,他站在跳台上很紧张,结果当然失误了。离开赛场时他说:“唉,我疏忽了,主要是太紧张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
  估计你会喊起来:他练得太少了!当然会失误!
  甚至你会说,这个故事太荒谬了,运动员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家长问我关于孩子粗心的问题时,我通常回答: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
  ----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
  ----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作对吗?
  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不是。
  熟练度: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工作和这类的计算有关系,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基本概念: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 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 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所以考试订正时,这类题目,不妨再变形或者深究一下,这时会发现同学们又疑惑或者糊涂了。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准确率:
  成年人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发短信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 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但凡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的事情,常常是多次也无法 做到比较好的水准。
  除此之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所以如果平时单元的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好吧,我们再回到那位跳水运动员这儿----如果半年后他参加比赛,他现在就需要各项体能的训练,基本动作的反复练习--每次都要力求完美,整套动作也需要练得无比熟悉犹如本能,然后才有可能走上赛场。即使这样,也不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放弃“粗心”这样的说法吧!
  放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
  制定训练的计划,
  获得真正提升。
  获得提升的,决不仅仅是成绩,
  还包括审视问题的角度,
  解决问题的策略,
  行动力,
  意志力。
推荐阅读:
2016高考 | 2016高考资讯 | 2016高考体检 | 2016自主招生 | 最美校花图片 | 校友会大学排名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20强名单公布
2016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揭晓 北京大学连续9年夺冠
2016年中国顶尖大学排行榜揭晓 北大居首
2016年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 清华大学居榜首
2016年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揭晓,北大清华武大蝉联三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20:35 , Processed in 0.05861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