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82|回复: 3

2017政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11-1 14: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模块一《经济生活》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它表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其他职能有哪些?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充当此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商品生产者要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的含义是什么?纸币有何优点?纸币的发行规律是什么?
  ▲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纸币的发行规律:①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放行纸币。②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③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5.货币的流通公式是什么?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
  6.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出现通货膨胀时,由于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为解决通货膨胀,要通过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手段来抑制。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当出现通货紧缩时,由于物价持续下跌,影响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解决通货紧缩,要通过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等手段来克服。
  7.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分别是什么?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是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和优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8.什么是支票?有哪些类型?
  ▲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类型: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9.什么是外汇和汇率?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外汇汇率升高,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外汇汇率跌落,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10.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何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综合探究题)
  ▲重要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供求是怎样影响价格的?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反过来,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商品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商品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有何意义?
  ▲因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有利地位。
  5.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是什么?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①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较大。②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反之亦然。③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给自己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及更多利润)。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和人们收入差距都会影响消费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其它因素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什么是消费结构?什么是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大小能表明什么?
  ▲消费结构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怎样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
  有弊: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态度:理性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值得提倡。
  5.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
  做一名理性的消费者,要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但过于节俭会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尽量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11-1 1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生产决定消费,表现为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什么?
  生产(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①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就需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②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它的实现形式有哪些?
  ▲含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地位和作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实现形式: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其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股份制是主要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制)。
  5.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的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包括哪些?其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在发展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①它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 企业和劳动者
  1.什么是企业?企业如何分类?什么是公司?公司是如何设立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按照所有制的不同,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企业可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设立:成立公司,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哪两种?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3.公司具有什么样的组织机构?公司制有什么优点?
  ▲①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处理公司日常事务;③监督机构: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
  ▲优点: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意义是什么?
  企业兼并的意义:
  ①实行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
  ②可以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
  ③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企业破产的意义:
  ①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②通过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6.什么是劳动?就业的意义是什么?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③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就业形势?如何解决严峻的就业问题?
  ▲就业形势:由于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
  ▲如何解决:
  (1)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2)劳动者自己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主要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利:(1)党和政府: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劳动者:①自觉履行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可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 投资的选择
  1.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有何异同?什么是利息?利息如何计算?
  ▲主要储蓄机构: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邮政企业。
  ▲比较:定期储蓄: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存期长,流动性差;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但收益低。
  ▲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理论上);实际获得的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1-5%)(注:5%的利息税。我国从2007年8月15日起利息税调整为5%)。
  2.什么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有哪些?
  ▲含义: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结算业务。
  ▲贷款时应遵循的原则: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和效益性。
  3.股票的特点是什么?股东的权利有哪些?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特点。
  ▲股票代表股东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包括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获得股息或红利等。
  ▲股票的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债券的含义是什么?债券的有哪些种类?
  债券: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5.什么是商业保险?其种类有哪些?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是什么?
  ▲商业保险: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种类: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人身险有健康险、意外伤害险、人寿险等;财产险有汽车保险,运输险等)。
  ▲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什么是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3.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哪些?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有何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得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什么是效率?什么是公平?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认识二者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既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11-1 16: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财政: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预算: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
  决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2.什么是政收入?其来源有哪些?
  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主要来源是税收收入。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含义是什么?种类有哪些?
  含义: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种类(按具体用途分):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6.我国财政的作用是什么?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②国家可以通过对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使经济平稳运行;③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为人民生活提供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
  1.税收的含义是什么?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征收。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3)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增值税的含义、纳税人以及征收的意义是什么?
  ▲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
  ▲增值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征收的意义: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4.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特征以及征收的意义是什么?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特征:工资薪金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征收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是什么?
  含义: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关系:当纳税人所缴的税款是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当纳税人通过一定的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因此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6.违反税法的表现有哪些?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分别是什么?
  ▲表现:偷税、欠税、骗税(以欺骗的方法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抗税行为。
  ▲处罚: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7.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的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交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2)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11-1 16: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为什么说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安排和调整的。市场好象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因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
  ▲重要作用: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灵活、及时、准确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通过竞争机制,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什么是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是什么?
  ▲含义: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促进市场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运行。
  ▲措施(即如何规范):①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即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是什么?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解决不了国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危险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把市场调节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6.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分别是什么?
  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7.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第十一课    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其特点是什么?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现在的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科教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其主旨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2)全面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发展。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怎样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4)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6.为什么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单纯追求GDP的增加),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更加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什么?主要表现有哪些?
  含义: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什么是跨国公司?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是什么?
  含义: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型企业。
  作用: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有何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什么态度?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弊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5.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什么?基本原则有哪些?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最主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6.为什么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机遇: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入世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挑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也是严峻的考验,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地与国内市场的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加入WTO,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新形式下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引进来”为主。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2)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要以此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8.为什么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1)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18:24 , Processed in 0.087465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