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8|回复: 0

中国式高考复读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7-7-1 11: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复读现象已有“一千余年,科举考试中就存在大量的复读现象。”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如果要对近30年的复读划分阶段,我认为它与恢复高考30年的阶段划分是相吻合的。”
    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以前,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可归结为基本是“裸考”。没有多少加分因素,考生还来不及依据自己家庭地位和经济收入选择中小学,有比较多的人坚信考试是公平的出路,那时候复读的人比例较大,态度很坚决。彼时,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姓“朱”的学生连续复读了8年,被人称为“朱八届(猪八戒)”。
    第二阶段是1986到1999年,这一阶段出现了“委培生”,“五大”招生,对高校学生收费等一些政策,不少人不需要复读也能上大学,复读现象因此而减少。
    在这两个阶段的“复读”,动机主要是想解决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
    第三阶段是1999年至今,高校扩招后,复读人数大量增加。复读动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能否上大学变为能否上好大学。
    为考上好大学而复读,郭旭就是这样的学生。分数达到专科线,不上;达到二类本科线,不上。只有一类本科,才是他的目标。“学校的学习环境不理想,交通不便,城市太小……”,一位符姓的2007级复读生对记者说,选择好学校,是她复读的第一理由。
    “现在上大学也比原来容易多了”,佛山市一位刘姓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上个普通大学都觉得不值钱了,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都从原来的“有大学上”升级为“有名牌大学上”,“拿些钱让孩子复读一年,圆个名牌大学梦,不是更正当,更值得么?”
    实际上,上好大学,上名牌大学,在高校扩招政策已经实行了9年的今天,已经逐渐演变成“中国式复读”的一大特征。储朝晖博士曾做过一个估算,近年来各地高考报名人数中复读生约占三成比重。在这一背景之下,高考应届生的升学压力由此增加——顺势而生,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高四现象”(即高三应届生不得不选择复读)几乎成为常态,并成为“中国式复读”的另一个特征——由此,复读雪球越滚越大。
    这种“高四现象”和“中国式复读”的联系与矛盾,在一个叫张非的考生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在传媒及坊间有“考霸”之称的四川籍考生张非,2003年考入北京大学,其因迷恋网络被退学后,经过复读,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又因迷恋网络退学。2007年,再次复读后的张非又考入了清华大学。几进几出名校,张非创造了高考的“神话”;但有教育界人士批评,类似张非这种做法,让当地的应届生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他一个人浪费掉了当地几个进入名校的名额。
    一方面,是高校逐年扩招,一方面是复读生在考生的比重居高不下。由此,一个怪现状逐渐显现:扩招拓宽了高考的独木桥,而复读却再造了一座新的独木桥——在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是“普通劳动者”的背景下,“上大学改变命运”,悄然改变为“上名牌大学改变命运”。在高考中初次竞争被淘汰者,复读几乎都是他们的第一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2 08:26 , Processed in 0.061549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