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7|回复: 0

传授16招,绝杀病句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7-7-5 18: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题思路如下:
    一、抓句子成分
    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
    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6、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或语序不当;
    二、抓词语标志
    7、出现了时态副词和助词,可能是前后矛盾;
    8、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颠倒、主语残缺;
    9、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0、出现了连词(关联词),可能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残缺,分句语序不当(分句关系不符合逻辑);
    11、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2、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3、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
    14、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5、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颠倒、语序不当;
    三、抓句子结构
    16、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17、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8、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抓句子成分
    A、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分类不当,“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造成排序不当。
    B、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应在“三次”前加上“其产品”,另外“东南亚”后面加上“其它”)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C、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
    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D、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
    1.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
    复杂定语排列大致为: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目的或原因(介宾短语);
    b.时间或处所;
    c.语气(副词);
    d.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e.对象(介宾短语)。
    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
    E、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词后面接确数
    F、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 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前)
    4. 我国钢铁的生产,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长期不能自给。(应该是生产的钢铁)
    抓词语标志例题
    A、出现了时态副词和助词,可能是前后矛盾
    1.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
    2.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表现在的“正”与表过去的“了”混用在一句子中,造成时态的混乱,应将其中一个删除。)
    3.“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将”与“了”时态矛盾)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B、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能换成“对”,但是用“对”的句子不一定能用“对于”(含有“对待、向、不能换);
    C、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
    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应在“自己”前面加上“老人”)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D、出现了连词(关联词),可能是关联词搭配不当、残缺、分句语序不当、分句关系不符合逻辑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哪些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一个人有错误若不加改正,如果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会酿成大害。(该句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如果”应改为“即使”。)
    3.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注意: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当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
    E、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才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
    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重复)
    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生前遗愿、过分溺爱、非常奇缺、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并非是、实属是、凯旋归来、付诸于、这其中、此个中、国际间、致信给、值得可喜可贺、涉及到、可堪称、万一如果、被应邀、好的表率、先进楷模、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无声的潜台词、众多莘莘学子、许多芸芸众生、出乎意料之外、我的拙见、显得相形见绌、心里自惭形秽、心里耿耿于怀、难言之隐的苦衷、人民生灵涂炭、忍俊不禁地笑了、让人贻笑大方、独自孑然一身、各自分道扬镳、更加弥足珍贵、一起并驾齐驱、忽然恍然大悟、突然茅塞顿开、突然不期而至、迅速立竿见影、人为蓄意破坏、觉得习以为常、正方兴未艾、亲眼耳闻目睹、过分溢美之词、还记忆犹新、从此一劳永逸、感到爱莫能助、说得闪烁其辞、替他为虎作伥、使误会冰释前嫌、真知灼见的见解、刻骨铭心地难忘、责无旁贷的责任等。
    F、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
    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能否”、“是否”、“会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是两面词。
    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
    G、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 “不再”应该改为“再次”)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否认”、“不”与反问语气构成三重否定,使意思反了。)
    H、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
    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新生是指“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
    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
    4.他看不上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
    I、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
    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之前)
    三、抓句子结构
    J、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
    1.东端有两座石碑,一座是乾隆题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四个大字,碑的四周有四根龙抱柱。(“一座是”与“四个大字”搭配不当。)
    2.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高风亮节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高风亮节”与“榜样”不搭配。)
    K、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
    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附:常见杂糅句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3.有……组成:有……,由……组成
    4.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5.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6.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7.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8.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9.由于……下:由于……,在……下
    10.经过……下:经过……,在……下
    11.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2.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3.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制而成的
    14.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15.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16.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附:病句辨析16法
    一、提干法
    句子较长难以理解时,可采取提取主干的方法。
    例如:1、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主干是“学员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谁“参加了学习”呢?显然是“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既是全句的宾语,又是“参加了学习”的主语。全句又不是使动句构成的兼语句,造成了句式杂糅的结构混乱的语病。
    2、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进行了批判”呢?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二、并列法
    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例如: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句中“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并列在一起,“一切出版物”包含了“报刊”、“杂志”,是属种关系,不能并列。
    4、他们演出了文艺节目、打猴儿鼓、耍狮子、打篮球、表演武术等。
    句中“文艺节目”包含了“打猴儿鼓、耍狮子”,属种关系不能并列。可以改成“他们演出了打猴儿鼓、耍狮子等文艺节目,进行了打篮球、表演武术等活动”。
    三、补充法
    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另一意义。这种病句可用补充法辨析。
    例如:5、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6、孩子们很喜欢退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谁“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呢?承前主语是“孩子们”,承前宾语是“李大伯”,句意不正确。
    四、指代法
    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加辨析所指对象。指代不明时,可考虑句子是否有歧义。
    例如:7、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他”既可指代“嘉宾”,又可指代另一个人。指代不单一造成了句子歧义。
    8、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了人吃人的旧世界。
    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世界;又似乎指鲁迅。一个代词有了两个前词,产生歧义。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五、词类法
    “和、跟、同”既可做介词,又可做连词。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造成歧义。反过来讲,句意不同,所用词类也不同。
    例如:9、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和”做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做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人。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
    10、这哪是雨点?这分明是雪珠吗?是的,是雪珠!
    前句设问,后句作答,最后强调抒情。作答句语调平缓用句号,前平后扬用感叹号。“吗”是疑问语气助词,应改不表示道理显而易见的陈述语气助词“嘛”。
    六、断句法
    有的句子,既可这样断句,也可那样断句。断句不同,意义不一。
    例如:1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在“几个”后断句,意为“学校的”“几个”“领导”;在“学校的”后断句,意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
    1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在“日”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15日”一天,在“前”后断句,意为时间限在“25日”前。
    七、对应法
    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如:13、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休假”。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是可以的,说“消防车”“放弃休假”是错误的。
    14、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谓语“挽救和培养”是并列结构,“失足青年”是宾语。用对应法辨析,“挽救失足青年”搭配不当。
    八、组合法
    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表意,单独使用有时会出现错误。
    例如:15、《消防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所”字单独使用时,常常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句中的“所欢迎”就是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欢迎的……”。从句意看,并没有此意,“所”字可与“为”字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因而本句可改为“深为……所欢迎”或“深为……的欢迎”。
    16、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介词“在”与“……中”组合不当,“在”应改为“从”。
    九、增删法
    除了否定词表示否定外,有的动词也含有否定意味。有时句中用了否定词后,句意是肯定还是否定难于理解。遇到这两种情况,可用增删否定词的方法理解句意。
    17、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未定意味。后边再加一个否定词“不可”就是肯定意味,“睡前可以恼怒”。分析本题时,可用增删“不可”的方法进行。
    18、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删去“没”,意为不及格,添增“没”,意义相反,表示“及格”,这个意思是很清楚明确的。
    十、辨析法
    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实正误。
    例如:19、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关于”在语感上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可找近义词“对于”比较辨析。“关于”表示关涉,“对于”表示对象。句中是对象,所以应改为“对于”。
    20、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渐”的意思是“渐渐”。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以应改为“逐渐”。
    十一、质疑法
    当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无误时,就应从内容上质疑,以求得句子的病因。
    例如:21、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在第一个分句里,主干是“昨天是一天”,完全正确。定语“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修饰中心语“一天”,结构上是正确的,内容上却引人生疑。“截止日期”不就是一天吗?难道还有“最后一天”吗?于是病因就找到了。
    22、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句子从结构上分析正确无误,内容却令人生疑。“50万朵的花粉体积有多大呢?酿造一斤蜜,用得了万朵的花粉吗?两个疑问一提,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说的是”50万朵花的花粉。”
    十二、反问法
    辨析病句时,遇到反问句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很有可能表达与原意正好相反。
    例如:2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句中“否认”“不”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义。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与原意正好相反。
    24、我们班在数学竞赛中获集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八位同学不高兴呢?
    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不”,又加上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计有了三次否定,意思是否定的就是不高兴,与原意正好相反。两个“不”字要删去一个。
    十三、实质法
    老师讲否定时告诉学生,单重否定是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并教给学生找否定词不达意的数量进行确定。这是对的,是一般规律。可有时也会出现特殊情况,表象上是三个否定句,实质却是两个否定词。如果看不破这一点,解题时一定会错。
    2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共有三个否定词,但实质上是两个否定词。“无时无刻”是“没有一时一刻”的意思。全句表达成肯定的意思,正好与原意相反。
    26、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在”的意思,句子表意正确无误。
    十四、二一法
    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应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个方面与一个方面照应不周的错误。
    例如:27、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能否迅速发展“包括两个方面,即”能迅速发展“和”不能迅速发展“。而后面”要加速训练并造就“只讲到一面,与前面的”能否“不照应。
    28、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能不能“是说”能“与”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
    十五、倒置法
    当用介词”对“表对象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到底是谁对谁?
    例如:29、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介词”对“在句中表对象,但不是”名字对青年人陌生“,而是”青年人对名字陌生。“
    30、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介词”对“表示对象,引出客体,应为”老干部对长征路上的………是非常熟悉的。“
    十六、关联法
    不同的句意关系,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应用不当,也能造成病句。
    例如:31、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不管“是无条件复句关联词语,而句意是转折关系,应改为”尽管“。
    32、如果作者的想象脱离了人物的思想实际,过于夸大人物的事迹,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该句为假设句,前用”如果“,后应该用”就“相呼应。”反而“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用”反而“连接显然不当。
    这些方法学会了,再配上较好的语感,语病题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12:18 , Processed in 0.07397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