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3|回复: 0

盘点高中地理必修一计算公式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7-10-24 19: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文综的难度主要集中在地理和历史上,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这部分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历史中选择题和主观题总是让同学们觉得不知道从何下手。本篇文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计算公式,自然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参考。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 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0-20 19:26 , Processed in 0.05542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