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9|回复: 0

三种论据分析法 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2-3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论文的血肉丰满不丰满,关键是看论据分析得怎么样。但是,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经常面临着事倍功半的局面。他们常常出现堆砌材料,以叙代议的情况,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住经典的论据分析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提高议论的质量。
  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点出,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作文考试的发展等级更是罗列了四点,一是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二是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三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四是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考纲中关于写作的发展等级,每一点都跟分析论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说明,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但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典型的素材,更要有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惟有这样,议论文才能血肉丰满起来。
  崔巍嵩老师在他的《不能“不讲理”——议论文论据分析例谈》中也说到:“在议论文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同学往往是只会提观点摆材料,而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讲理’,只是堆砌材料,以叙代议,这类作文在实际评分时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在考场阅卷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事实——阅卷老师的改法很模式化。阅卷老师主要看三点,一是立意是否正确,二是点题是否明确,三是论证是否深入。因此,做好深入的分析,对写好考场议论文来说尤为必要。
  笔者认为,考场的议论文,要做到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还得依靠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其中的三种: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用好这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能让考场议论文立刻惊艳起来。
  一、用好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让分析论证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也叫探因分析法,它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它能在因果关系这条线上,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提供素材和论点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下面就学生的两个答案进行对比,体现“因果分析法”的妙处。
  素材: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孙东林在哥哥一家五口遇难、账单已不在的情况下,毅然用不屈的脊梁承擔起还清民工工资的重负,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兑现了不少民工一分钱的承诺,完成了哥哥的遗愿,使60多名民工在新年来临之前都如愿领到工钱。
  论点:坚守承诺。
  学生答案一:从孙氏兄弟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坚守,感到了坚守的力量。他们坚守的不仅仅是还清农民工的工资,更是一种良心的坚守。
  学生答案二: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能够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许下了承诺,便要坚守,无论生死,无论困苦;他们深知许下的承诺便是责任,一定要用生命来坚守。
  在这两个答案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使用了因果分析法的论证段落,能很好地把素材这个“油”和论点这个“水”糅合起来,分析到位,具体深入,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有一定的模式。在论证过程中,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果的分析论证就很容易开展起来。当然,要用好因果分析法,还需要抓住一个关键点——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归因正确。不然,因果分析法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起任何作用。
  二、用好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
  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的方法。这种分析法是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还可以同时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我们来看一个高考优秀作文论证段落:
  不轻易说“不”,这是一种智慧。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如果没有第二段的假设分析论证,“不要轻易说‘不’”这个论点就没可能那么鲜明并有说服力了。可见,反面假设,正反对比,论证会更加深入,论点也自然而然更加鲜明。
  假设分析法也有一定的模式。在分析论证过程中,考生只要抓住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就能很顺利地进行反面假设和正反对比,论证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但是,假设分析也不是简单写上“如果……那么……”“倘若……就……”等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随便反面假设一个就行。如果假设不到位,就会出现对论点毫无支撑作用的局面。
  笔者曾经给学生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运用假设分析方法分析以下所给的事例:
  钱伟长早年放弃喜爱的历史系弃文从理攻物理学,谋求救国之路,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抗战结束后,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政府高薪的诱惑,怀揣赤子之心,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毅然回到祖国,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年以后,耄耋之年的他仍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论题:爱国)
  然而,在改作业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于是,抽取了其中一个典型答案展示出来,以供大家比较。
  抽样答案:如果钱伟长当初只根据自己的兴趣,扬长避短研究文科,就不会展露理科的锋芒;如果钱伟长后来为名利金钱所惑,那么新中国如何能走向富强之路。
  参考答案:假如没有爱国之情,他也许不会拒绝美国的高薪诱惑;假如没有爱国之情,他也就不会把毕生的精力献身祖国的科教事业。由此可见,“爱国”二字是多么重要呀!
  学生的抽样答案和参考答案一对比,就很容易发现学生的答案里虽然也用到假设分析论证,但假设的关键根本没扣住“爱国”这个论点。
  由此可见,“围绕论点进行假设”是使用假设分析法的一大关键。假设分析法,只有“围绕论点假设”,才能在对比中强调论点,达到支撑论点的作用。
  三、用好归纳分析法,抓住共性,让共性汇聚成论点
  归纳分析法,是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多个典型论据的共性总结起来,会成为一股不少的论证力量。
  下面展示学生作文中一个有瑕疵的论证例子(瑕疵之处在于素材排列没有一个合理的顺序):
  过急会使人与成功错失彼肩。《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小不忍,则乱大谋。由此可见,过急,会把谋划好的计划破坏,从而失去成功机会。因为秦始皇没有过急,所以他灭六合,一统中原,创下不朽功绩;因为马云没有过急,所以它打下一个网络王国;因为中国没有过急,所以今天它欣欣向荣,焕发生机;因为爱迪生没有过急,所以他成为“发明大王”;因为尼古拉·哥白尼没有过急,所以他创立了日心说,为近代天文学奠定基础。所有的这些人,因为他们深知过急不好,所以稳下心态,做出如此辉煌成就。不过急,我们有可能走向成功。
  这个论证段落虽然稍显稚嫩,但在其中,我们会发现那学生已经成功使用了归纳分析法进行论证。他使用了“秦始皇”“马云”“中国”“爱迪生”“ 尼古拉·哥白尼”这些有着共同点的素材,在概括素材中抓住“急”共同点,抓住这共同点进行共性概括,从而紧紧扣住“过急会使人与成功错失彼肩”这个论点。
  归纳分析法,是一种在多个共性素材下才能使用的分析法。因此,它也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论据分析法,不但考验学生选择素材的眼光,也考查考生对众多素材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它的话,恰恰更能体现分析论证能力的成熟。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里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秦观在《淮海集·通事说》上也说:“文以说理为上,序事为次。”可见,分析论证对一篇议论文的重要性。抓住分析,突出说理,一篇议论文才能有力。而作为论据分析方法的经典——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肯定是广大学子学习的首选。议论文有了这样的分析论证,不但能很好地解决 “以叙代议,例而不议”的问题,而且能论证到位,具体深入,中心突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18:20 , Processed in 0.06670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