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4|回复: 2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4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课内选择题(10分 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衣锦还乡
A.汗牛充栋 B.星罗棋布 C.篝火狐鸣 D.生死肉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⑦思厥先祖父 ⑧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A.③④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称呼,命名
B.有怠而欲出者 怠:懈怠
不出,火且尽 且:而且
C.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何可胜道也哉 胜道:说得完
4、下列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徘徊于斗牛之间
B.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C.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D.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二、科技文阅读(21分 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2008年初,一场50年不遇的暴风雪覆盖了中国南方大片土地。这场大雪和冻雨让"拉尼娜"闻名全国。今年是拉尼娜年,这个被称为"圣女"的魔法小姑娘将半个中国搅得一团糟。拉尼娜和人们所熟悉的"圣子"厄尔尼诺是一家人,它们交替出现,周期为2-7年。
拉尼娜现象总是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它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有关,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得西太平洋海水流速显著增强,将海水表面的温热水体推向亚洲大陆方向,从而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低温。如果说,厄尔尼诺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的话,那么拉尼娜则更多地引起强降雨并导致气候变冷。如去年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非洲发生的特大暴雨,当然它同时也导致了南美洲的干旱,大西洋热带地区的飓风和北美洲的罕见寒流。拉尼娜现象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由于海洋覆盖了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能使得大气温度发生强烈的响应,而大气风应力又驱动了海洋的表层洋流运动,所以海洋和大气在气候异常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 
进入2008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我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
科学家早就知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亚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冬天寒冷干燥的可能性较大。但没有料到的是,这个拉尼娜强烈的冬天,产生暴风雪的条件简直"完美":一方面从东路贝加尔湖和北路中亚一带东南下的冷空气滞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造成低温,而此处水汽条件好,容易引起降水;另一方面,从低纬度西路而来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长江流域后刚好遇见了冷空气。于是这两对势均力敌的天兵天将在中国南方上空战得天昏地暗,大战三天,休战三天,再战三天。除非哪边来了救兵,战争才能结束。救兵还是不来,全指望"大气环流发生变化"。2月4日的立春曾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立春意味着北半球吸收的太阳热量逐渐增多,大地回暖,南下的冷空气可能会减弱,对天气产生好的影响。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你可以把冷空气团想象成一个胖子,除非来一股更强的热气团,才能把这个胖子推走。这个热气团要等大气环流发生变化才能到来,然而大气环流不会这么快就发生变化的,它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令气候专家头疼不已,它们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现今的科学水平。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预测它们何时会发生,只能监测发生的征兆。专家提醒我们要尽可能了解大气状况,知道哪些地区容易发生灾害,相应调整国家重点建设中心。我们只能去适应天气,因为天气不可能来适应我们。
6.对"拉尼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拉尼娜是赤道洋流受信风推动,使西太平洋海水流速增强,将海水表面的温热水体推向亚洲大陆方向,从而导致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大规模持续异常低温的现象。
B.拉尼娜发生会引发强降雨,导致亚洲、澳洲、非洲等地的特大暴雨、干旱、寒流,也会导致北美洲地区的飓风。
C.拉尼娜现象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它与赤道偏东信风的加强有关,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的现象。
D.科学家早就知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亚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冬天寒冷干燥的可能性较大。
7.对拉尼娜导致今年我国南方出现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的原因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亚洲的高压非常活跃,我国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而大气环流又无法改变这种现象。
B.来自东路贝加尔湖和北路中亚一带东南下的冷空气滞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造成了低温。
C.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汽条件好,容易引起降水。
D.从低纬度西路而来的暖湿气流抵达我国长江流域后刚好与冷空气相遇,一冷一暖结合在一起。
8.对文章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拉尼娜现象出现容易导致气候变冷,厄尔尼诺则相反,它的出现通常会导致气候变暖。
B.由于水与空气的热容量有差异,所以海洋温度的微小变化能使得大气温度发生强烈的响应,而这种温度的变化又驱动了海洋的表层洋流运动。 
C.拉尼娜现象不仅对我国气候有很大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有极大的影响。
D.大气环流的变化能产生热气团与冷空气抗衡,但大气环流不会随时发生变化,而是保持着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今年初的暴风雪产生的条件没有那么"完美" ,即冷暖气流有一方迅速减弱,那么雪灾就不会有这么重。
B.立春之时,南方上空如果能够很快出现强大的暖气流抵御冷空气,暴风雪也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C.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我们只有设法了解它,主动适应它,才能最终改变它。
D.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成因太复杂,目前还无法预测它们发生的时间,说明人类在了解大自然,探索其变化的规律上任重道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笔墨之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程大利
中国古代画论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它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宇宙自然和社会人生的规律中得到印证,是通会之后的大智慧。笔墨早已不是形而下的概念,而是承载着文化精神的述说方式。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由此彰显的人格力量是笔墨的魅力所在。国画不只是在画画,是借笔墨抒写心灵,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剖白,才情的彰显,学识的记录。在"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的社会功能外有更宏大的功能。
画家,以绘画为职业,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离开这个喧嚣的社会越远越好,离社会远些日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历代画论提出"清心地","善读书","却早誉","亲风雅","不可有名利之见",就是说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这是中国画认识论的独特之处,与西方美学观不尽相同,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历代画论均论述过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足见这一命题的重要性。
人品立定之后还要读书,这是画家的终生课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只是指写诗,书画一道也是如此,读书决定着画格,读书是做学问的同义语。不做学问,画只见才情难有境界,古来大家没有不爱读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上是继承传统和体验生活。
端正了作画的态度,注意到人格的修养和锤炼,又能做到读书不缀、体察生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终生课题就是笔墨了。在笔墨技术上,前人的论述很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笔尽笔法、墨求墨气","笔墨太简,则失之阔略","古人位置紧而笔墨拙,今人位置懈而笔墨结","学者未入笔墨之境,焉能画外求妙"。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被千年以来的实践所证明。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宇宙自然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人体内也是真气流转,没有间歇。观照笔法,也应是元气充沛。当外部的环境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时,元气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出现气虚、烦躁等现象,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也有个人性格和修养的关系,元气不匀,沉不下心来,当然现出"浮气";而元气不足,则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所以,养气是中国文人画家的功课,能做到气脉不断,笔不困,墨不涩。
元气安稳,神闲意定。在这里指出气韵妙诀--心神高远则笔墨自能深厚,心境旷达则画境自然高迈,笔墨已不仅是技巧,也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是才情和知识的记录,更是人格的标志。
"通会之际,人成艺成"这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是非穷毕生精神不能实现的目标。所以,中国画是生命过程的艺术,它是最大意义是与人的生命紧紧相连,从而使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选自《新华文摘》2008/1,有删改)
10、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古代画论有关"笔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笔墨可以抒写心灵,笔墨的魅力所在是在画作之中体现画家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B、笔是中国画的筋骨,墨是中国画的血肉,所以,在笔墨之中,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为重要。
C、当个人的性格和修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元气就会产生不稳定的变化,反映在笔墨上便出现"浮气""躁气""匠气"。
D、笔墨已不是技巧,而是心胸、禀赋、气度、积累的反映,也记录着人的才情和知识,更是人格的标志。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又在自然和社会中得到印证,是中国人对艺术的认识论,体现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B、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应该远离功利,散淡从容,特别是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
C、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里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从笔墨而成。"这句话突出了古人对笔墨技术的重视。
D、"通会之际,人成艺成"是中国古代画论的结论,而通会要求穷毕生精神才能实现。中国画重人品人格,是与人的生命过程紧紧相连的艺术。
12、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强调"人成艺成",认为高尚的人品能影响到笔墨,十分重视画家的人格精神,因此杰出的中国画作一定出于人格高尚的画家之手。
B、读书决定着画格,古来画家大师没有不爱读书的,所以说,画家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精湛,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义正在于此。
C、由于中国古代画论植根于中国古典哲学,因而在笔墨技术上,抽象的论述多于具体的经验,大智慧优于小技巧。
D、中国画论气韵先看笔墨,舍笔墨无以谈气韵,中国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笔墨上,所以中国画始终关注笔墨技法。
三、文言文阅读(选择24分 每小题3分)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4 22: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16.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2分)
译文:
(2)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4分)
译文:
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桧不悦。即罢知举王雕,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帝尝问桧:"赵逵安在?" 桧以实对。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橐皆书籍,才数金而已。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逵赓御制《芝草诗》有"皇心未敢宴安图"之句, 桧见之怒曰:"逵犹以为未太平耶?"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 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日:"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抆泪叹息。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18、下列句于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逵对独当帝意 当:适合
B、亲老不能涉险远 亲老:亲人和老人
C、逵不答,桧滋怒 滋:更加
D、寻除起居郎 寻:不久
19、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侩以实对 ②能以家来乎 ③当以百金为助
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 ⑤勿以微贱为间 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
⑦逵以疾求外
A、①③⑤ B、②④ C、⑤⑦ D、③④⑥
2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
① 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 ②逵单车赴阙。 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 ⑤帝为之抆泪叹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
2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赵逵读书能考察历代兴衰治乱事迹和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深入探讨研究, 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B、 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
C、 赵逵在朝任官,秦桧既出言打击又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秦桧死后,赵逵受皇帝信任升官。
D、 赵逵直言奏告皇帝应广开言路使人敢言,后来他主管科举考试,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旧弊,选到了王十朋等人才。
Ⅱ卷(共95分)
2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4分)
译文:
(2)吾虽不肖,庶几慕之。(2分)
译文:
四、诗词鉴赏(16分 每题8分)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己②,碧玉调将空好音③。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④。
注释:①汪元量:南宋末,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2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 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2)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五.默写(7分)
25(1)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
(2) ,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
(3)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4)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
(5)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6)忽魂悸以魄动, , ,失向来之烟霞。
(7) ,波心荡,冷月无声。 ,年年知为谁生。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则童话讲到了两只兔子--小白兔和小黑兔,小白兔的生活观念很简单很实际:守住萝卜,天长地久。基于此,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播种、收获、储存,她单纯而快乐。
小黑兔却并不如此,它的精力不是放在种植萝卜上,而是每天早出晚归,去品尝林间各种各样的美味的野草,累了就在花丛间美美的睡上一觉。
冬天来了,小白兔看着家里储存的满满一仓萝卜,便无比欣慰--自己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却在冬天守住了萝卜。
小黑兔无法找到食物,只能吃一些难吃的枯叶草根充饥。而小黑兔却并不懊丧,照样乐呵呵:虽然我放弃了萝卜。但是我尝到了小白兔一辈子也无法尝到的美味食物。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4 2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课内选择题
1、[解析]选C A项为使动用法,B项为句词作状语,D项为使用动法。
2、[解析]选D。②故事:旧事,前例,④至于:以致、以至于,⑤智力;智慧力量,⑦祖父:祖辈父辈,⑧其实:它实际,②④⑤⑦⑧均为古今异义词。
3、[解析]选B。"火且尽"中的"且"是"将要"的意思。
4、B 5、D
二、科技文阅读
6、B(拉尼娜发生"导致亚洲、澳洲、非洲等地的特大暴雨、干旱、寒流,也会导致美洲地区的飓风"与原文不符。)
7、D(A项中"大气环流无法改变"的说法错误;B、C都只说到了部分原因,且不是主要的)
8、B(原文是"大气风应力又驱动了海洋的表层洋流运动 "。)
9、C、("才能最后改变它"没有依据。)
10、A ( B"笔的作用较之墨,显得更为重要"的说法无中生有C"一味讨好社会,急于求得别人赞扬"常现出"匠气",张冠李戴;D笔墨"不仅是"技巧,改变限定。)
11、B ("山水画家,应该置身乡间山水,离开喧嚣的城市越远越好"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12、D (A结论绝对化;B"书读得越多,画艺便越精湛",推论无据;C结论属无中生有。)
三、文言文阅读
13、B(唱和、应和)
14、A(都是介词,解释为用或拿)
15、C ("可以"古今都有能够的意思)
16、D ("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不对,应为苏轼所创作)
17(1)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全、名"皆为动词,各1分)
(2)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独"为独自之意,不可译作唯独,1分;省略谓语,1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履"译作踩、踏,1分)
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一带发大水。云龙山人张某的草房,大水淹到大门一半高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水退落了,他便把家搬到原来住处的东面,东山的山脚下。登高远眺,发现一处风景特异的地方,就在那上面建了一所亭子。彭城的山,山岭环绕四周,隐隐约约像个大玉环,唯独缺掉了西边的一面,而云龙山人所筑的亭子正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花草繁茂,树木参天;秋天月明之夜,冬季雪飘之后,千里一片银白色;刮风、下雨,天色或阴或明的时候,俯视仰望山间的景象,更是瞬息万变。
山人饲养了两只仙鹤,训练得很驯服又善于飞翔。清晨向西山那个缺口处放出去,任凭它们自由飞翔,有时它们停立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翱翔在云天上,傍晚便向东山飞回,所以山人把这座亭子叫做"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看望云龙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曾斟酒举杯向山人敬酒,并对他说:"您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帝王,也无法与他交换的。《易经》上讲:'鹤在幽深隐蔽处呜叫,它的小鹤便应和着一起鸣叫。'《诗经》上也说:'鹤在深泽呜叫,声音直传到天上。'大概是因为仙鹤这种鸟,清高旷远,悠闲自在,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诗经》的作者,都用它来比喻贤人君子。隐居的有德之士,
亲近它,玩赏它,应该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卫懿公却因喜爱仙鹤而使自己的国家灭亡。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都认为使事业荒废,性情迷惑,道德败坏,祸患产生,没有比酒更厉害的东西了。可是刘伶、阮籍这些人,却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唉!至尊的帝王,即使是清远闲放像仙鹤那样的鸟也不能喜好,喜好它便会亡国。但是隐居山林远离尘世的人,即使是像酒那种能使人荒惑败乱的东西,却不能对他们构成危害,更何况像鹤那样美好的飞禽呢?由此看来,隐居的乐趣和做帝王的乐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云龙山人高兴地笑着说:"真有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便作了放鹤、招鹤的歌。歌词是:"仙鹤飞去啊,飞向那西山的缺口,翱翔在高高的蓝天,向下俯览啊,选择最好的地方去休憩。翻过身来收起翅膀,好像准备降落了啊,忽然发现了什么,又矫健地搏击长空。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来回啊,嘴啄青苔脚踩白石。仙鹤飞回来啊,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人啊,他戴着黄色的帽子,踏着草编的鞋子,穿着粗布衣服,正在弹琴。他亲自耕作,收获粮食以自给啊,把多余的用来喂养你。飞回来飞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地停留下去。"
18、B、("亲老"应指"父母亲年老")
19、C、(①句中"以"是介词,按照;②句中的"以"是介词,把;③句中的"以"是介词用;④句中的"以"是介词,凭;⑤句中的"以"是介词,因为;⑥句中的"以"是连词,而;⑦句中的"以"是介词,因为)
20、D
21、B、("被罢免官职"不合文意,应是"罢免主管科举的王暇,任命赵逵为地方官员")
22、 (1) 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好佞,只是不和他们同流合污而己,然而用来侍奉宰相的礼节也不敢缺失。 (但,尔,所以,阙各1分)
(2)虽然我的品行不值得称道,但很想自己能敬佩仿效他的为人。(庶几,不肖各1分,共2分)
参考译文:赵逵宇庄叔,他的祖先是秦地人,在资州安家。赵逵读书一目数行,尤其喜欢收聚古书考察历代兴衰治乱的事迹,以及当代名人大贤立身进退的节操,深入探讨研究,尊祟接近那些贤人。绍兴二十年,他在分类的尚书省考试中入围得到提名,第二年参加对策考试,谈论君臣父子之间的情感非常恳切,提拔为第一名。当时秦桧心中有别的人选,可是惟独赵逵适合皇帝的心意,秦桧不高兴。秦桧当即罢免了主管科举考试的王雕,任命赵逵为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皇帝曾问秦桧:"赵逵在哪里?"秦桧按照实情回答。过了很久,皇帝又问赵逵在哪儿,这才任命赵逵为校书郎。赵逵只乘一辆车赴皇宫,征收关税的人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赵逵的旅行袋子,发现里边全是书籍,只有很少的金钱而已。赵逵就职以后,不曾私下拜见秦桧,秦桧更加怨恨。赵遣在皇帝写的《芝草诗》后面续写诗句,他的诗中有"皇心末敢宴安图"的句子,秦桧见到这诗句发怒说:"赵逵还认为不太平吗?"又对赵逵说:"你在馆阁中俸禄少,能把家迁来吗?"赵逵说:"我的父母亲年老不能走又险又远的路。"秦桧缓了缓说:"我会用百两银子帮助你。"赵逵只是连声应答敷衍而已。过后秦桧又派他亲近的人重复先前的话,暗示赵逵去答谢秦桧,赵逵不答复,秦桧更加愤怒,想要陷害他,没有来得及做到就死了。皇帝参加了秦桧的丧礼回来,立即提升赵逵为著作佐郎兼代理礼部员外郎。皇帝去景灵宫,尚书省随宰相入见皇帝的只有赵逵一个人。皇帝多次注视赵逵,当天命令引见赵逵上殿,皇帝迎上去对他说:"你知道吗?始终都是我自己提拔你。自从你中进士后,被大臣们阻止,我很久见不到你。秦桧每天推荐人,不曾有一句话提到你,我凭这个知道你不依附权贵,你真是天子的门生啊。"下令赵逵充任普安郡王府教授。赵逵上奏:"进谏的途径很久不通了,请求你批准广开言路采纳意见,不要因为进言的人身份微贱而构成障碍,希望养成人们敢于说话的风气。"皇帝认为他说得好。绍兴二十六年,赵逵升任著作郎,不久被任命为起居郎。赵逵入宫答谢,皇帝又说:"秦桧势力很大,不依附他的只有你一个人。"赵逵说:"我不能效仿古人抗拒驳斥权贵好佞,只是不和他们同流合污而己,然而用来侍奉宰相的礼节也不敢缺失。"他又说,"接受陛下的官位和俸禄却奔走在权贵的门下,我不仅不敢这样做,而且也不忍心这样做。"第二年赵逵与礼部长官一同主管科举考试,赵逵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品评,革除了旧时的弊端,于是选到了王十朋、阎安中……赵逵因为疾病请求调出朝廷,皇帝命令国医生继先给他看病,他的病己无法救治。终年四十一岁。皇帝因为他而拭泪叹息。赵逵曾经谈到自己说:"司马光不逾越礼义去接近女色,不接受不合道义的财物;虽然我的品行不值得称道,但很想自己能敬佩仿效他的为人。"
23、(8分)(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表达愁绪;(1分)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1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24、(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辅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泰蓝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有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之情;何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写了诗人雨前的心旷神怡,雨中的喜雨和雨后的"奇"雨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3:51 , Processed in 0.08140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