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0|回复: 0

2010届福建省永安一中高三半期考语文试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4 22: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安一中2009-2010学年上学期半期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1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9世纪初,一个王子在幼年时被绑架,囚禁在一间又窄又黑的小屋子里,17岁被释放出来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生活不能自理。死后解剖其脑子,发现大脑发育很差,甚至连小脑都未覆盖住。
  早在1958年,一些科学家就发现,在富于刺激的环境中长大的小鼠,与在空无一物的笼中长大的鼠,它们的脑在生物化学的组成和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别。
  1962年,瑞典神经科学家海顿在训练鼠走钢丝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鼠,其脑中记忆走钢丝的控制平衡的脑神经细胞,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且组成也有变化,含有的核糖核酸增加了20%。核糖核酸是传递遗传指令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合成新的信息载体脑蛋白质。
  美国神经化学专家安格等人在1970年至1974年做了一些有趣的试验。他们将大鼠放在一个有分隔的笼子里,使其既可走向黑暗也可走向明亮的隔室。在一般情况下,大鼠喜欢黑暗,然而,当大鼠一走进黑暗便遭电击,重复多次后,大鼠便躲开黑暗了,它们将在刺激中学得的知识记在了脑子里。
  安格等人在教会大鼠对黑暗的恐惧之后,便去分离其脑内携带这一信息的化学物质。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对四千个鼠脑进行了精心的提取,分离出了一种被称为恐暗素的分肽。
  为了证实分肽的恐惧效能,他们以极微量的分肽注射进了没有经过恐暗训练的小鼠脑内。于是令人惊异的现象发生了,这些小鼠不再像它们正常时那样寻找黑暗,反而拒绝进入黑暗,这就是说,通过注射分肽,安格等人将大鼠学得的知识转移给了小鼠。
  运用微量分析技术证实,动物通过学习产生记忆后,单位脑细胞或脑组织块DNA和蛋白质的含量都有明显改变,这是学习形式的信息贮存合成了新的信息载体的缘故。
  刺激是脑发育的重要前提。
  1.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17岁后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是长年关在封闭的小屋子里,缺少外界刺激,影响了大脑的正常发育。
  B.经过海顿的训练,老鼠脑中含有信息载体的蛋白质增加了20%。
  C.小鼠注射了大鼠脑中产生的被称为恐暗素的分肽后出现的反映说明动物的天性是可以用人工手段改变的。
  D.动物通过学习产生记忆后,新的信息载体脑蛋白质含量会明显增加。
  2.对本文研究结果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知识可以不通过教育,而通过生理手段转移。
  B.核糖核酸之所以能遗传指令,在于它能合成新的信息载体脑蛋白质。
  C.分肽属于一种含有新的信息载体的脑蛋白质。
  D.学习与训练是刺激脑发育的重要手段。
  点击下载全部: down.php (10 Bytes, 下载次数: 1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2:45 , Processed in 0.077562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