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9|回复: 0

09年福建省古田一中高三(上)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4 2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省古田一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1)统一用黑色水笔作答;(2)答案务必抄到答案卷上;(3)书写务必工整,否则扣3-5分;(4)请在指定的位置填写班级、姓名、座号、考室号、考室座位号。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2)佩缤纷其繁饰兮,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氓》)
  (3)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赤壁赋》)
  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2分)
  八大山人①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②。人得之,争藏弆③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④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歔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呼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⑤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邵长衡《八大山人传》)
  [注]①八大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朱耷晚年的自号;朱耷是献王朱权九世孙。②翛(xiāo)然无画家町畦:自由自在不受画家规矩的约束。③弆(jǔ):收藏。④嬲(niǎo):纠缠。⑤跋:通"茇",蜡烛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              延:邀请
  B.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                屠沽:宰杀牲畜买酒
  C.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              期:约定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隐约:潜藏、依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久之疾良已                    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B.吾以作袜材                     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
  C. 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          裂其浮屠服
  D.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           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八大山人内心愤激郁结的一组是(        )(3分)
  ①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
  ②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
  ③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
  ④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
  ⑤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
  ⑥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B.文章重在写八大山人工书善画的才华和志不得伸的命运,来为天下不得志者发叹惋。
  C.本文写到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D.末段模仿太史公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八大山人的同情和山人不被世人真正了解的慨叹。
  点击下载全部 down.php (10 Bytes, 下载次数: 1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3:17 , Processed in 0.073367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