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7|回复: 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要善于推敲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10-20 15: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赏评价是人们阅读作品时对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评论,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阅读的最高层级。
  下面总结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出错的几个点,希望对即将进行诗歌鉴赏复习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
  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二)“情”、“志”的区别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理想、抱负、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过对物的描写表达出来的。例如,宋人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及对新事物的喜爱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属于言志。
  (三)“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二、常用答题方法
  (一)找出“冷词”“暖词”
  诗歌中,某些词语的色调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时首先应该找出。
  浙江省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第16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傍晚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西风为诗歌的主要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典型的冷色调词语,杨诗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语。所以杜诗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8-10-20 16: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运用答题格式
  1.对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
  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 (唐)黄 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玉楼春 (宋)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闹”字:“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6.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关河令 (宋)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8 18:48 , Processed in 0.065311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