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329|回复: 0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习:鉴赏诗歌语言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11-3 1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赏诗歌语言
  一、流程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中花·武康秋雨池上
  毛 滂①
  池上山寒欲雾。竹暗小窗低户。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  白酒浮蛆鸡啄黍。问陶令②、几时归去。溪月岭云红蓼岸,总是思量处。
  【注】 ①毛滂是北宋词人,一生仕途失意。本词作于作者自衢州推官改任武康县令之时。②陶令:指陶渊明。
  请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阕中“数点秋声侵短梦,檐下芭蕉雨”一句。
  推导流程:
  第一步,解读词句内涵。
  根据语境,翻译出该句词的意思,“侵短梦”是说打破了短梦,而“秋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分析词句的形式特点或运用的表达技巧。
  本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芭蕉雨”表明了秋天的环境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第三步,点明其表现的思想内容。
  从景物描写对词人情感的作用上分析。“芭蕉雨”“侵短梦”,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导流程] 雨声 借景抒情 仕途失意的惆怅
  【答案】 作者正在小憩之时,雨打芭蕉的声音打破了自己的短梦。词句借景抒情,通过雨打芭蕉之声,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又表现了词人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惆怅。
  二、对点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凝香斋①
  曾 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 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的。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临风赏月;桑麻遍野,庄稼茁壮,可望秋季丰收。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齐州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纯净的湖水使白云驻足,让人心灵清醒明澈;泉底砂石如玉,清寒的泉流激荡,悦耳清幽。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诗句景情理俱在,让人顿生赏湖景、观流泉的雅兴。
  E.尾联归结全诗。置身如此令人向往的境界,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BE [B项,“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理解错误,“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于文无据。]
  ★(2)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着重考查诗眼“幽”,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从标题、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展开思考。西斋的景物特征、诗人的政治才干、大明湖的山水特点、诗人潜心典籍的雅兴等,都是思考的线索。
  【答案】 诗眼“幽”字,总揽西斋景物特征。①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赏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览胜。②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③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显得作者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字展开意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行香子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阕与上阕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E.这首词一反秦观其他词中常有的那种哀怨情调,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轻松愉快的美的享受。
  BD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考查。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D项,结合整首词的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舒畅。“意兴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
  ★(2)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
  【答案】 ①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②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③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③。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③蝶愁来明日黄花:苏轼曾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句。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前三句,写作者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功名未就、仕途失意的烦躁。“强整乌纱”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B.“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写尽了自己现在所居官场宴客场景的繁华热闹,采用了实写的手法。
  C.七、八两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是作者有感于眼前之景,有思于今昔的境况而发出的深沉感慨: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游子不要留恋他乡。
  D.七、八两句化用了古人诗句,由于添加了“西风白发”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胜一筹;同时,倒装加对偶的句式,韵律和谐,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
  E.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语言清丽,对仗工整,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散曲中的精品。
  AB [A项,“秋”“归雁”之意象和“强整乌纱”的动作传达出困倦游子对家乡的思念。B项,“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作品末尾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表达情感颇具特色,请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答案】 ①作者在此以景结情,写出了眼前的凄清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见一抹斜阳,几只远飞的寒鸦。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答一即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③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④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3-29 10:38 , Processed in 0.06417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