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高考历史模块方法汇总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11-3 12: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
  ◎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从性质看:奴隶制的改革、封建制的改革、
  资本主义改革、社会主义改革。
  A.奴隶制改革:(对奴隶制的完善)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的改革:
  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
  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英国议会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内容上来划分,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
  3.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改革的原因(背景)
  历史上重要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如: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增加财政收入减少、国贫兵弱等;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状况
  5. 改革的结果:
  ①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中止或转化为革命;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社会矛盾的根源,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改革一般不会成功。
  6.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势在必行)
  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
  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
  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
  8.评价改革的原则: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9.改革的艰巨性和多样性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
  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四、中外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
  总则:
  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时,必须抓住主要之点,从而做出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的正确评价。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1.严格的历史性
  以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为突破口,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等;②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不妥当地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③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
  2.科学的阶级性
  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一刀切。如对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这是中学生评价人物时最容易犯的错误)。
  3.充分的全面性
  ①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当然,个性特点并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是看历史人物对历史所起的作用。
  ②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如,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为的是使他的统治“传之万世”,但客观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为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却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只有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分析。如果只片面强调效果,而忽略主观动机,也将陷入形而上学的漩涡。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两种基本方法
  1.分阶段评价
  对历史人物可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主要阶段进行评价。如梁启超,历史教材主要介绍了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①维新变法时期:宣传变法,参与变法,应肯定;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坚持保皇立场,反对革命,应否定;③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期:发表文章,反对袁世凯称帝,应肯定。
  幻灯片26
  2.多角度评价
  对历史人物也可以根据其一生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如唐太宗,我们可以从政治(三省六部制)、经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文化(科举制)、民族关系(文成公主进藏)、对外关系(派使者到天竺)等方面,对其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总结,做出正确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4 09:22 , Processed in 0.078846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