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76|回复: 0

沪考|为何推迟启动高考改革?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8-11-3 12: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推迟启动高考改革?
  近日,有河南、四川等部分省份推迟启动高考改革。消息一出,再次引发大众对于高考改革的讨论热情,围绕诸如新高考是否适应现今社会发展水平,文理不分是否导致学生无序选择,综合素质评价是否会引发社会不公,以及上海、浙江试点是否成功等话题都有许多的争论。
  新高考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在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完全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高考改革的目标和导向是不容置疑的。但与以往注重考试科目、高校招生的改革不同,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要求非常之高。
  新高考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生在达成普通高中学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进一步学习并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这一制度既满足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爱好,又延伸了高校的专业培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但制度安排也带来了高中教学组织的重大变革,延续数十年的班级授课制要转型为选课走班制,各科目任课教师的配置因为学生对科目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教室空间也因为学生选课走班而捉襟见肘,甚至编排不出新的课程表。
  新高考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纳入学校教育,覆盖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与过程,并把学生的表现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建立全员德育机制,全方位地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相比教学机制的完善,伴随教学过程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要求、试卷与成绩评价等作为支撑,还有教务处、教务员等相应的管理体系支撑,然而素质培养却往往停留在概念上,并无机制与配置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就必须将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升学指导等内容完全纳入学校的培养体系中,并重构满足全面培养要求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
  所以,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校资源配置,甚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都提出了要求。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在为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而努力,尤其是处于县城或城市的高中学校,承接了因城镇化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就学压力,有的省份超大班额的数量超过全省高中班级的一半。设想一下,50平方米的教室挤进了70多位学生,课桌上教材、教辅材料和试卷堆积如山,狭小的空间不仅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更遑论教育质量。如此低水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新高考所要求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培养等当然更无从谈起。
  由于我国实行以县域为主体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地方财政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当地教育经费投入的程度,尽管十多年来教育经费处于连续增长中,中央和省市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加以均衡,但国家的地理空间和行政空间无比庞大,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程度显而易见,导致处于同一省份的基础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确切地说,我们各个地区教育的起跑线是不同的。因此,不少省份通过系统评估本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做出了推迟启动高考改革的决定。
  新高考改革让我们再一次认识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政府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满足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4-28 05:13 , Processed in 0.092284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