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3|回复: 0

浅谈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的方法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的一年的高考又临近了,频繁的考试在消耗着学生老师的精力。一次次的成绩展示在影响着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心情。一张张理科综合试卷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怀疑。为什么成绩不理想?为什么一看答案就清楚,而应试时就出错。其实原因很多,可能是基础不扎实,也可能是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也可能是审题不准确。其主要原因是如何将主干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在高考前进行专题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现谈谈生物学科专题复习的一些个人管见。
  一、构建知识网络
  专题复习时一般都要打破教材的原有顺序,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设立相应的专题。如细胞专题包括以下相关知识:
  有了以上网络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将以前孤立的知识连成板块,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二、精讲知识的应用
  该阶段不宜再按教材重点、难点逐一梳理知识了,而应该重点讲该知识点的应用,讲知识点的联系,讲学生易错之处。其方法是以复习知识和相关例题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去用书本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归教材的知识点。如在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一知识点时采用:“回顾主干知识——例题——总结——练习”的模式效果较好。
  提问回顾知识(略)
  例题: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

温度OC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0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C)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OC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OC
  C.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OC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OC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OC时的2倍。
  通过对上述例题分析总结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间关系如下:
  最后学生反馈练习(略)
  三、注重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这阶段学生容易犯抛开书本只管埋头做题的错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因为任何一本参考书都不能替代教材,所以学生必须勤看教材。这阶段应该看什么内容呢?
  1.看每一章、每一节的前言和小结。因为这部分内容给出了应该弄懂的重点内容和对主干内容的概括所以必须认真阅读。
  2.阅读每单元所提供的课题信息。一类是包括生物学术语、概念、原理、理论。这些知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另一类是把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知识。例如:遗传学基本原理在遗传工作中怎样应用、怎样操作,这些均是方法知识。
  3.看图解。生物图是对一些抽象知识的图象化。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分析有关文字、图解、图、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所以这方面的训练很重要。在我们的教材的旁栏中有很多图解,应认真阅读课文,搞清楚这些辅助性资料中的图解含义。
  4.看辅助性资料。其一是课外读物,它是对单元知识的扩展,对我们灵活理解单元知识点起深化作用。其二是课文中的选学内容,不属于高考的范围内,但看看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识别与考试相似或者相反的内容。它还会成为试题的背景,或是选项中的干扰项。
  四、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生物应试成绩的有效手段。提高审题能力除注意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外,还需掌握一定的方法。
  1.联系知识点确定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是指能够使我们顺利确定解题思路的词语,它对正确解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找出关键词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如实验题的文字表述中的“探究”还是“验证”就是这类题的关键词。它决定我们设计答案的方式,影响结论的表达。
  例1.即使土壤矿质营养丰富,但在非常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上部叶片也容易出现矿质营养缺乏症,其主要原因是。
  分析:此题的第一关键词为“出现矿质营养缺乏症”,第二关键词为“土壤矿质营养丰富”可是如果审题不慎,到此为止,就会得出错误答案:土壤中缺氧气影响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使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少。但认真审题后还应看到“潮湿”乃“气候”(关键词)而并非“土壤”,如果再与“上部叶片”(关键词)对应起来,进行相互印证,也就确定了此题考查的知识是“矿质的运输”。正确答案为:“蒸腾作用减弱影响了矿质的运输”。
  例2.正常成年人食用过多的高蛋白食物后,人体细胞所进行的下列代谢活动中,一般不会显著增强的是()
  A.合成组织蛋白质B.脱氨基作用
  C.合成糖类和脂肪D.氨基转变成尿素
  分析:此题的关键词是“食用过多”如果只抓住此点学生易错选C。但“正常成年人”是此题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明白了它就会联系到“蛋白质的代谢特点”,也会联系到成年人所需营养物质的规律,这样就能选出正确答案A了。
  2.运用基本概念
  生物学中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现行的高考虽然不直接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题型中也无名词解释等。但运用概念的能力和概念间的关系是可能涉及的。如:
  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酶都是腺体分泌的物质B.人体所有的酶的活性都很高
  C.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D.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不会超过人体的体温
  分析:运用酶的概念及性质分析及可得出正确的答案C。
  例2.人体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的DNA分子()
  A.等于46个B.大于46个C.小于46个D.无法判断
  分析:学生易错选A,是因为许多同学对DNA、染色体的概念不清楚。我们知道人体细胞中的DNA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核中参与形成染色体,此外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DNA分子,因此正确选项应是B。
  3.排除干扰因素
  ①已有知识易干扰。例如:地里的油菜,在盛花期由于一场大雨影响了开花,为了防止油菜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
  A.喷施B肥B.喷施N肥C.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D.暂没有补救办法
  分析:学生易错选C,因为这是获得植物果实类的常见方法,会对学生形成干扰。正确的应选D。
  ②题干有干扰因素。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一些涉及新科研成果内容的试题开始出现。这类试题的题干较长,可能有不相关的内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如能对内容进行筛选,从题干所给信息找到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题目就迎刃而解。其实这类题一般是起点高,落点低。
  例1.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只有胰岛素基因B.比人的受精卵基因要少
  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的基因。
  分析:其实题目中“不产生血红蛋白”是一个干扰因素,有的同学会因此选D。实际上人的胰岛细胞中应含有人的全部核基因,但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正确的应选C。
  例2.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得,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属细菌,及该菌在治疗胃溃疡和胃炎方面的作用而获得此奖。幽门螺杆菌不可能进行:
  A.有丝分裂B.细胞壁的合成C.蛋白质的合成D.DNA的复制
  分析:此题前面用大量的文字介绍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及作用,但与我们所学的知识无关,属于干扰因素,正确的应选A。
  例3.基因型为Aa植物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雄配子:雌配子=3:1
  C.A雌配子:a雄配子=1:1D.雄配子数多,雌配子数少
  分析:此题中的基因型Aa与所问内容无关,属于干扰因素。正确答案是D
  4.挖掘题干里的隐含条件
  试题中有些隐含条件需要我们不易发现要通过一些方法找出,比如“对比”等。
  例1.人的红细胞和精子寿命都很短,从细胞结构角度考虑这一事实说明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B.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依存关系。
  C.功能对寿命的决定。D.遗传因素对细胞寿命的决定。
  分析:通过对比找出隐含条件:二者的不同点是红细胞无核,精子几乎不含细胞质,而两者的相同点是寿命很短。因此答案为B。
  例2.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些现象在生态学上可解释为:()
  A.种内互助、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B.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C.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D.种间斗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分析:比较乳酸菌和异种微生物属不同种,其隐含条件是“乳酸菌同种个体间的关系”先为互助,后为斗争。所以选A。
  五、重视规范性答题的训练
  历次大小测验均有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造成大量失分。而引起的原因很多,如审题不清、用词不准、思路不清晰等。但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平时训练稍加注意就可能避免或减少。建议注意以下方面的引导:
  1.审清题目再答题
  2.答题要分清主次,把握要点。通过审题知道什么该答,什么详答。不能每个题都是去下大包围说一大通又没有切到要点和关键,更不能前后矛盾,或出现错误。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简答题上。如实验分析题中的试验目的、试验原理、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等应明确区分,不能混为一起顺序、层次不分。
  4.准确用词。生物学术语一定要准确。在对一些现象及过程的描述中应结合题干的信息准确用词。例如“我们要探究植物中某物质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抓住“抑制”导致的现象是生长缓慢或生长不好。而不能用“死亡”代替“缓慢”等。又如酶活性的描述中是“活性降低”还是“失活”应明确区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28 01:23 , Processed in 0.07752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