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5|回复: 0

09年安徽舒城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10 1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省舒城中学09-1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付璐    审题:陆会柱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 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点击下载全部 down.php (10 Bytes, 下载次数: 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4 12:11 , Processed in 0.084340 second(s), 15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