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4|回复: 0

时事政治的复习要领及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也就是说,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4年文科试卷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时政热点、焦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之广、设问形式之活,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根据近几年高考试卷命题特点,我们建议考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复习,以了解重点的时政内容:
  1、教材知识密切结合,注意从理论上对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高考试题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现实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政治单科试题还是大综合试题,都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重大时事。因此,考生认识掌握时事内容的过程,应该就是运用所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思想认识的过程。复习时不但要注意时政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等内容的联系,还要将其融入到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中去,进行跨学科的多层次分析。比如,百年奥运回归故里,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金牌榜排行第二的突破性成绩,这是一个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方面考查的热点问题。地理方面,可以考查雅典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它的资源和环境等。历史方面,大的方面可以涉及奥运史、世界史,小的方面可考查各项运动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史。政治学方面,我们通过了解本次奥运是有史以来参加国家和地区数目最多的奥运会,不但可分析得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两大主题”的观点,还可透视出“国与国的较量已转为综合国力的较量”这一理论知识。此外,可借举办奥运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来考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常识内容。运动健儿拼搏夺冠,我国金牌榜排名第二,从哲学上可分析出“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等发展观原理,还可深层分析出“主观能动性的能动作用”等。由于高考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多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准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热点问题的能力,考生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功的训练,多角度、深层次地对时政背景材料进行分析,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重点关注国内重大时事,特别是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与我国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我国被接纳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召开、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美国大选等。
  3、注重时事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侧重于统领、包容其他热点的热点。各个时事热点不是孤立的,不能就事论事地理解和把握,有些热点问题共同反映了同一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些时政热点进行归类、整合,从而以一个典型的热点来统帅众多的热点,如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着社会发展趋势,体现着人民根本利益,并能统帅很多时政热点,因此,不但要明确其内容本身,而且要知其背景、原因、意义和影响。再如,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是今年考试的热点内容之一,这一热点可包容改革开放以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众多时政和历史热点,题目可涉及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及唯物论、辩证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另外,不容忽视的是这一热点与“澳门回归五周年”之间的紧密联系。再如台湾问题,都将可能成为今年高考考查“一国两制”相关题目的背景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题目可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成就切入,考查相关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些热点所涉及的范围很广,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以时政热点为依托,打破学科的封闭性,扩展视野、运用发散的思维构建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4、要重视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亚南指出:一年的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结构调整、科学理论的指导、党的建设、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也是高考的“常考点”,只是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复习时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的时事背景。2004年高考试卷突出了现实应用性特点,时政问题在试卷中所占比重很大,这再次提醒我们时政掌握程度及其答题技巧直接影响着考试成绩。下面,我们对时政问题答题技巧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根据文科高考试卷中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特点,时政热点试题可分为显性时政试题和隐性时政试题两类。它们在高考试题中一般通过“一材多题”的客观性试题,和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观察思考的主观性试题两种形式体现出来。
  时政性选择题一般是直接以时政内容为切入点,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或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考生在解答时,要全面、认真地审题,弄清题意和题干的规定性,弄清每个选项本身是否正确,将其确定后再与题干相联系,区别共性和个性、可能与必然,最后选择与题干相吻合的选项。大多数时政类主观题都要求结合材料组织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解答过程中,先仔细阅读题目所给背景材料,边阅读边联想其可能涉及和考核的知识点,要开拓思路,注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评价这一时政材料。有些时政题还会借助图表来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解答这类考题要先审读图表材料,包括审读标题、图表和注释,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规定了材料论述的方向,是材料的中心意思,对我们审题和答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有助于考生回答该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所有的图表都是想通过对比来说明一件事、一些道理和原理。因此审图表的关键在于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考生在审图表时,往往会忽视注解,这对正确读懂图表十分不利。注释是图表类论述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是图表信息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只有把标题、图表、注释三者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轻松地回答问题。
  解答时政主观问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善于区分不同问题的不同要求,学会界定运用什么知识回答。简答题通常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形式命题,近几年又以材料简要说明题形式命题,还有带辨别分析的简答题,要求辨别某种社会现象的是非并简要分析理由。考生审题时,对题目的一词一句都要看清读懂,尤其要注意命题的方向、命题要求的层次,要注意隐性的要求。解答时主要是将教材知识与题目要求挂钩,根据命题的方向和层次,正确选用书本中的相关知识,多角度思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材不同的知识点予以简要分析说明。论述题值得注意的是:①“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与“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不同,后者要求一定要把材料所体现的有关道理与相应材料结合起来回答,而不能离开材料简单罗列道理;前者所给材料如果只体现单一角度道理,回答时把道理说出来就行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多角度的复杂材料问“体现了什么道理”,通常要求在回答所体现的有关道理时也要结合对应的材料做简要说明,决不能变成课本知识的简单堆砌;②“几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与“几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道理)”,这两种问题的回答要求截然不同,前者要求对几则材料进行共同概括,而后者则要求就每一则材料分别加以说明;③“材料是怎样体现有关道理”与“结合材料(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这两种问题毫无共同之处,决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考生在回答材料题时,要根据材料要求的角度、层次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围绕着题目材料来设计组织答案,做到要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术语科学,避免材料、原理两张皮。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时政类论述题都是“材料在书外,观点在书中”,但也有极少数题目答案隐含在材料之中,尤其是以时政背景为依托,考查经济常识的题目,因为经济常识课本知识是相对稳定的,而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在持续进行着,新的经济现象不断涌现,如果试题列举我国经济生活中的时政材料,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则必须根据材料按照当前的要求做出规范回答。
  考生们在解答时政主观题时,切忌想到什么写什么,切忌铺天盖地乱撒网,因为这样容易造成文不对题、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逻辑不清。此外,考生们在书写时,应注意字迹的清楚、工整和卷面的整洁,让阅卷老师看起来赏心悦目,才有拿高分的可能。
  总之,无论是在时政复习,还是在问题解答中,对各个时事热点都不能孤立看待,而是要综合和全面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分析各类试题对时政材料的选择、设问的要求和角度,进而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组织答题。要真正熟练灵活地掌握时政题的答题技巧,考生们还应多练习、多总结、把握规律,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28 14:38 , Processed in 0.074970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