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4|回复: 1

2009年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二十五)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构建网络知识树。本单元是整个哲学的重点内容,要求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如联系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把握: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联系的分类,联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等,用构建知识树的方法展开复习,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2)原理、方法论对应法。辩证法部分哲学原理较多,如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别要求我们承认矛盾、解决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其他原理,也可采用与方法论对应结合,再加热点事例的方法进行复习。
  2.命题前瞻:近几年来,联系的普遍性、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高考中占的比例较大,为必考点。而联系的多样性、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在高考中占的比重较小,为选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理解”和“应用”的能力,主观题方面也可能是运用某一方面知识分析某一热点问题。根据当前社会的热点,2010年高考要着重注意的问题有:运用联系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等问题;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三个执政”之间的关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析“中部崛起” 的问题;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分析循环经济的科学性等。
  【真题再现】
  [例1](2008·广东卷)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部分依赖整体           B。部分影响整体
  C。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答案解析】B  题中讲的是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的理解,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案A和C都不符合题意,D是错误说法,故选B。
  【名师点睛】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课本的主干知识和高考的高频考点。首先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解题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地把材料主旨与正确选项对应起来。
  [例2](2008·海南卷)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答案解析】A  本题考查古诗蕴含的哲理,诗句内容比较多,需要仔细分析。根据诗句意思,不难选择A;而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达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怀,不符合题意;C中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强调文章的重要性,与题意不符;D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试题,一方面要求对诗文名言的理解把握应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提高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对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人们常说,文史哲不分家,因此,在学习中,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例 3](2009·江苏模拟)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学习决议的基础上,决定围绕“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我国的资源储量和利用情况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例

  我国能源循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的比例

  我国创造单位GDP能耗为其他国家的倍数

  天然气

  美国

  日本

  美国

  日本

  法国

  4.1%

  26.9%

  11.5%

  4.3倍

  11.5倍

  7.7倍

144552_4c5b6c3ccac35.jpg

144552_4c5b6c3ccac35.jpg


  (1)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结合材料一说明确定该研究主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2)请你说明材料二所倡导的资源利用方式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3)请你参照材料二这种资源利用方式,联系我们个人的生活实际,提出一种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请不要与材料二的内容雷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2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078
发表于 2016-6-27 1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解析】本题以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时政为背景,设置综合探究,考查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第(1)问主要用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促进发展来分析;第(3)问,主要是要有创新意识,从利用联系的角度设计相关方案。
  【答案要点】(1)物质决定意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人均拥有的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定该研究主题有利于更好的认识国情,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将“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研究的主题能够加深同学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增强节约意识,落实节约行动。(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种植玉米、养牛、产牛奶、制沼气等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资源利用方式正是人们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为人类造福的表现。(如用其他原理加以分析说明,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评分建议:①方案能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②不能与材料二的示例雷同;③设计的方案有创意。
  【名师点睛】将对研究性学习实际操作的考核和对研究性学习涉及政治学科知识的考核既综合起来进行考查是在新课程推进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命题形式。对这类试题的解答既需要我们运用掌握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对研究性学习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生活体验,否则很难做好这类题目。
  第十六讲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复习要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2-29 09:45 , Processed in 0.067658 second(s), 9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