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6|回复: 0

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夺分必备技能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用三分法巧解政治开放性主观题
  近年来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的指向性、限制性整体上得到加强,但设问不具指向、不进行限制与规定的开放性主观题仍占有较大比重。此种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更是频频出现,它突出体现了高考"能力立意"的宗旨,着重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综合评价的能力。其答案多元而不唯一,要求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并全面地扩展思维,组 织答案。其解题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此种题型被考生们视作最为棘手的"难题",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在多年的高考复习备考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能运用"三分法",举一反三,从不同的三个层面来组织答案,此类"难题"将可迎刃而解,且不失为一条捷径。下面我结合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及所供答案,对此类方法的体现与运用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的正确解题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一、三"常识"法
  【方法解读】  从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三个内学科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说明,注意知识的广度,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需其中两个内学科的综合。
  【适用题类】  此类题一般要求对材料内容及其中的各个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侧重于分析出其中体现的书本道理;其特点是不规定问题的学科知识范围,要求开放作答,设问如"……说明什么""对……如何认识"等。
  【典型例题1】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了施行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政府由强制的收容遣送改变为自愿救助管理。其中一个重要结果是"三证"不全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和居住取得了合法资格。("三证"包括身份证、暂住证、进城务工证。)
  问题: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管理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收容遣送办法 存在一定的弊端(直接原因)。过去大批"三证"不全的进城民工被当作流浪乞讨人员强制收容遣送,侵犯了他们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合法权利。将收容遣送改为自愿救助维护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正当权利(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政府行为转变的原因与意义)。(2)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福利职能,而这种救助又以自愿为前提,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自由的尊重。从收容遣送到自愿救助的变化体现了我国在人权保护方面的进步(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政府行为转变的原因与意义)。
  点击下载全部:高考政治开放性主观题夺分必备技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 京ICP备09058993号 )

GMT+8, 2024-5-3 06:28 , Processed in 0.074202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