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3|回复: 0

09年浙江金华一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15 09: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省金华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命题人:陈蒋平 李晓亮
  第 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已有的材料,作出合理的推测和假设,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方法。证实这些"推测和假设"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科学论证         B.文献记载      C.考古发现     D.民间传说
  2."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3.古人对秦朝二世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C.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D.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奉行
  A. 农业为本的思想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法治"思想              D. 强调"存百姓"思想
  5.1683年,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          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6.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派人入藏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班禅额尔德尼",从此正式确立了"班禅额尔德尼"这个称号以及班禅在西藏的政教地位。康熙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满、藏民族的团结               B.确立罗桑益喜在西藏的政教地位
  C.巩固清廷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D.宣扬自己对喇嘛教的崇信
  7.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点击下载全部 down.php (10 Bytes, 下载次数: 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4-21 21:39 , Processed in 0.053123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