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B C B C B C A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A A D C D A A D A B C
二、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BCD ABD AC C AD ABCD ABC BC AB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34、(1)“学而不思则罔”与“多思出智慧”都包含了创造必要条件认识事物本质的哲理。(3分)
(2)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占有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有所发明创造。(6分)
35、⑴坚持矛盾的观点,看到企业的不足问题,还必须捕捉对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如抓技术、管理、市场、质量等关乎企业发展的牛鼻子。(3分)
⑵坚持联系的观点,如既要分析企业内部联系,又要分析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从整体着眼,又要重视局部,如进行内部结构调整,人、财、物有机结合,促使扭亏为赢。(3分)
⑶坚持发展的观点,要跟踪市场变化的信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要冷静面对与分析困难,在曲折中不断促进企业的发展。(3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1分,第37题10分,共21分。
36、⑴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3分)
⑵矛盾具有客观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矛盾又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4分)
⑶认为“和谐就是使矛盾双方由对立走向统一”,割裂了对立与统一的辨证关系,实质上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因而是不科学的。(2分)
37、(1)对“心想事成,事在人为。”要作具体分析。如果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达到预期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反之,夸大主观能动性,导致唯心主义,心想不可能事成。(5分)
(2)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效果。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不会收到积极效果。(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⑴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循环经济尊重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6分)
⑵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引起发展,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循环经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6分)
⑶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推动作用。循环经济是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6分)
(若学生从整体与部分、因果联系、矛盾普遍性、量变与质变关系、正确的意识作用等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9、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促进江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拓展江苏经济的发展空间,促进江苏经济的腾飞。(6分)
⑵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6分)
⑶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抓住重点和关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是人才。(6分)
(如从其它角度回答,紧扣材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