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7 13: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探讨: 一个角度(侧面)的立意如何最大限度优化?
例1: 一只乌鸦为学习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但结果却扑到山羊背上,被毛缠住,最终落到了牧羊人的手里。故事的结尾似乎告诉我们,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却认为,没有突破性的尝试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获和成功?(2006年全国1卷“乌鸦学老鹰捕羊” ,满分作文>开头段)
分析: 很显然,上文是从儿子的角度来立意的。这样表述,既体现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材料中毕竟包含了儿子和父亲两人的观点),又很好的用“但是”一词转入自己所选择的“一个角度(侧面)”,即儿子的角度。从写作思维上也体现了论述的辩证性。可谓“一举三得”。
例2:上面那则“女孩成功应聘的故事”材料作文,共提供了4个侧面的立意。如从女孩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或从诚信的品格切入,这样的论点似乎有点不严密。因为无论是公私分明,还是诚信,都只是女孩成功的众多原因中的一个。为体现你是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础上而立的意,你可以这样表述你的论点:
(1)女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私分明(或诚信) 。
或:(2)我认为导致她成功的众多优秀品质中, 公私分明(或诚信)品质是我们当今最需要的。
这样的表述,既体现你对材料的全面理解(思维的全面性),又能很好的转入你选择的角度(侧面) 。
难点三: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提示语的作用
新材料作文,有的在材料部分加了一些提示语(如下面两则作文) 。加提示语的目的,旨在通过提示为考生降低审题难度。它提示你,但并不完全限制你。因此作文时,你也可以顺着提示语引伸,立出另外的意(论点),而不仅仅限制在提示语所提供的立意范围内。
例1: (06北京高考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说明:提示语对两句诗进行了五个角度的提示。立意时可以不受这五句话的限制,只要紧紧扣住这两句诗就可以了(注意中间的省略号和要求语) 。如:两句诗可以指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五个立意中任选一个。
例2: (07全国2卷)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到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保护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说明: 材料用两句话对故事的内涵从创造的角度,作了提示。立意时可以不受其限制。只要紧扣
材料,从创造(发明)的角度引伸出其它观点,也是可以的 。如:创造需要善于联想,创造需要细心观察等。但如果你没有更好的立意,或担心走题,为保险起见,最好从提示语的2个立意中选择。
三大法宝——高考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题目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 +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题目,同时对题目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题目作文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审题目,审要求。最关键的是审题目,包括审准题目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⑴单个词语型题目:其题目本身是一个字或词语。名词要注意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脸”本义“人脸部”,引申义“表情,情感”(妈妈的脸指妈妈的关爱),比喻义“面貌”(城市的脸)。形容词与动词话题,写作时根据立意,补出主语或宾语后,按后面的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的方法确定写作范围与重点。
⑵偏正短语型题目:正部是写作的重点,偏部限定写作范围。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写作的重点,“生存”限定写作范围,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动宾短语型题目:动词是写作的重点,宾语是论述的对象范围。如:战胜诱惑,“战胜”
是写作的重点(为什么要战胜,怎么样战胜),“诱惑”限定战胜的对象只能是“诱惑”而不是别的。
⑷主谓短语型题目:谓语是写作的重点,主语表示谓语论述的对象。如:答案丰富多彩,“丰富多彩”是写作的重点,“答案”则限制丰富多彩的对象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别的事物。
⑸并列短语型题目:主要是关系型题目,写作时以一者为主,两个方面对比贯穿全文。关系型题目的主要关系有:①依存关系,如《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②主次关系《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③取舍关系,如《材与非材》;④条件关系,如《人文素养与自我发展》。
⑹完整句子型题目: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如:细节决定成败,谓语“决定”是写作重点(为什么决定,怎么样决定),“细节”“成败”则表示“决定”的范围对象。
特别强调: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词语的本义、比喻义、引伸义或其它特殊意义。深入准确地挖掘这些含义,往往会适使文章立意深远深刻。
更多关于高考作文的信息:
命题作文“出格”指导及优秀考场作文赏析
2011高考英语作文10个具有满分潜力的句式
2011年高考英语作文提高15分的8个实用句型
2011年高考作文技巧之英语作文高分“五招”
抓住三大得分点拿56分以上的高考作文成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