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8|回复: 4

国家玮解读2011高考语文卷: 先基础后真题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语文国家玮老师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新东方推出的新东方面对面系列访谈节目,201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方便考生和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2011年高考试题的难度,准确预估高考成绩,我们邀请到了新东方优能中学老师在线解读2011年高考试题,另外提醒大家,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试题,已经在新东方网站发布,即日起大家就可登录新东方网站进行查看。
  本期节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新东方优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国家玮老师为我们大家解读高考语文试题,国老师,您对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什么看法?
  国家玮:我手中拿着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我觉得还是基本一个观点,变中那个不变,比如我现在手中拿的北京卷,咱们北京卷,我简单浏览一下前面五道,因为我作题比较快,我觉得没有一个是我考前没讲到的,今天的考卷相对来说首先,确实是很简单,我看文学常识题,中国人和外国人同事出现的时候,一定是外国人错,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者,一定是外国人在错。
  之后我看前面的题,这些都是往年模考、高考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试题,所以今年从我拿到北京卷来说,总体来看不是有太大的区分度,没有什么太难的题目,都是比较常规的,所以老师还是强调那一点,大家能力在就可以了,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没有偏题、怪题,主要考察你的基本功,在北京市各个模拟考试中,题目已经被很多模拟考试卷子押中了,还特别跟学生讲过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都没有出现意外,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掌握了,知道了,我个人觉得这是最好的。
  然后咱们在考前做过一次辅导,那个时候给大家提出的反命题,看来今年仍然没有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北京卷,其实全国卷也是这样的,比如全国卷二卷的(登条土),北京卷的祁连雪等。像北京卷里这种文章,之前我讲过了,这个物我们可以叫做意象,叫做象征也可以,比如说太阳、月亮,比如祁连雪,同学们可以把之前的录像拿出来看,这个话都是在这儿的,所以在我看来一切跟原来没有太大变化,变中不变。
  很多人强调新课改,课改变化的是课本,而我们考试一定要有适当的稳定性,北京卷很多人就预测说北京卷要考小说,其实小说答题方法跟咱们一样,小说也会那样写问题,因为北京卷今年很多模拟考试都出了小说,包括海淀区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包括西城区出了一篇刘瑾武的小说,我说今年一定会出绝对优美的散文,这点有点反押题的意思,答题尽量不要一个字不差地摘抄原文中的原句,一定不要一个字一个字抄上面的句子,而是用你自己的理解,重新去翻译一下,用你的理解把它适当进行一个改写。
  今年出题人比较好的,这篇文章没有可以让你直接摘抄的句子,直接摘抄句一个是判断句,一个是议论句,就是没有文艺腔,一般都不是夕阳西下的句子。这次发现这个祁连雪,就是你想抄都抄不到,它主要意图是什么?大家要看懂文章,要避免这种不理解文章而去采用蒙的方式作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区分出来,高考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这个题目除了难度之外,还要有区分度,我们要区分出什么样学生语文水平真好,所以要看一下这两年全国各省市阅读文就可以看出来,以前很少考小说,因为觉得小说比较难,现在很多省市考小说。
  全国卷我认为新课标也出现了那样的内容,山东卷也用小说,总之就一条,你必须具备文学能力才能达到这个题,不像以前了,以前就背背爱祖国、爱人民就可以了,但是现在考的方式比较隐讳了。我们在选文上基本上不选文章表述语言极其简单,思想比较单一的文章,都选的是一些有内涵有深度,我在考前跟大家说了一条,选文充满文气,它是一个文学作品,它是文学家面对祁连雪的感受。
  你看北京卷2008年碧云寺的秋色,也是文人面对碧云寺引发的思考,甚至是哲学的思考,08年最后的一句话,说到现在和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渊源中有一脉相传的。今年的祁连雪的作者也有这样的思考,他从祁连雪中思考到什么呢?他说祁连雪中一种相通相化的温情,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大家发现象征多重要,分明在提示我们这样的东西,你想看看这个有变化吗?没有变化,你只要看看北京卷历年考的碧云寺的秋色,什么司马祠,一以贯之,我们依然强调基本的素养,我认为这样的文章能够考出学生真实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8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408
发表于 2016-7-22 20: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我们看看这个题,如果手中有北京卷的话我们可以拿出来,看看17题,你们平时学那个东西,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文章中作用为什么这样说,而老师在考试前说过反命题,比如前面说的作用,划线句子什么作用?我们现在可能不考划线句子的作用了,我们考文章中题目有什么作用?比如10年的海棠花,海棠花有什么作用,甚至考文章中某句诗有什么作用,北京的路子跟去年江苏、浙江是一样的,去年浙江、江苏、重庆都考到诗歌的作用,好,那么北京卷今年就模仿了,今年17题,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也用古人的诗句,请说明它的用意是什么?一共是5分,如果大家之前听过我的辅导,一定不会答错。
  主持人也清楚,上中学、高中,老师都说作用题要从两个方面答,一个是结构作用,一个内容作用。任何作用题一定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叫手法作用,第二个才是结构,第三个才是内容,所谓手法就是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就是比喻和拟人,主要先从这两方面考虑,第二个是对比还是象征,对比一定要在答题的时候清楚地标上,对比在古诗文中都叫对比或者反衬,所以你最好填上括弧反衬或者象征。
  文章开头引用古人诗句什么作用?我们看怎么说,开头古诗在这儿,它说千里河西走廊,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显然是受到了古诗的侵染,他用了两句古诗,他说在我印象中祁连山都是黄沙遍地的,这次才发现河西走廊原来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就是对比,不用想,先答案手法,听了国老师的同学们一定答得上,同学们只要飘出两个词,不是象征就是对比,对比或者是衬托,然后才是我们所说的结构作用,什么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等,很容易这道题,三分只得一分,为什么?因为你想不到手法。
  这样的东西以前考没考过?国老师总爱容易回想,说今年的考卷回到了08年的状态,因为不仅让我想到了08年的碧云寺的秋色,还让我想到了全国一卷,2008年的全国一卷是阳关故道苍凉美,它说自古以来阳关附近都是烽火连天,所以郭小川说自古以来,阳关附近黄沙穿甲,可是现在变了,手法就是对比,当年的阳关不好,就是大西北,这就得提2008年全国一卷,如果说2010年的北京卷考海棠花,我个人觉得这个祁连雪越看越像2008年全国一卷,这个题不答对比太惨了,可能分数就没有了。
  我们再往下来,我今天为什么要这么细致谈这个内容呢?我之后在网上通过各种手段看了说明,没有人像新东方这样说,我可以告诉你这道题答案是什么,没有老师做非常详细的点评,他总是说这个趋势是什么?我个人觉得这个趋势,大而化之不是我们新东方的风格,这道题我会,我觉得我有信心能够给学生讲通。
  你看第八题祁连雪,老师之前说过,今年考试一定会考作用,就考引用某句诗的作用,就考文章中的雪是什么?是象征,这道题6分答案,至少给我写出三点,多则四点,雪都是象征,象征的好处含蓄抒情,象征物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这必然是答案的一条。
  再往下,既然雪是象征,后面拿出括弧,意象,雪是意象,是构成全文情感的载体,要把哪儿出现的雪概括一下,雪表达什么?表达主旨,一般在倒数自然段抄原句就可以了,表达了作者对客观自然景物和主观自然景物交融的感觉,你把话直接抄上去就可以。
  今天我可能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北京卷的古诗文,有人认为古诗文今年出得有点难了,古诗文反命题,老师还是押中了,古诗文一定不要想那些积极的情感,古代人情感可能是双向的,一方面是积极乐观的,这在海淀区第二次模考,第二种是彻底悲观的,第一种是伤春,第二种叫悲秋,第三种叫孤寂苦闷,第四种是仕途受阻。我会告诉你周邦彦是什么样的词人吗?我没有必要,你只要看你的注释和关键词就行了,看里面有漆,有冷,这一定是男人在伤心、伤感,他不是伤春、悲秋,那一定就是孤寂和愁闷,你只要答上就可以了。
  北京卷有一些特殊,但是仍然没有出咱们所说的基本模式,这里面讲的是一个故事,是张雷给他两个儿子讲了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他看到一个非常不容易的小贩卖饼,他非常坚持,在很冷的早晨起来吆喝,哪怕路边没有人,他都去坚持,然后张雷就说,这个时间已经很早了,外面还飘着雪呢,人都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他就出来吆喝了,北风吹着我的衣服,吹着我的饼,我不担心我的衣服,我担心我的饼吹冷了。这篇文章就是,咱们学过卖炭翁,首先一定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人的同情,我们干的任何职业没有高低卑贱之分,主要就看你有没有崇高智商,能不能下定决心,把你从事的事情干好,男儿有求安得闲,一个男儿如果有了追求还能够整天游手好闲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所以同学们不用背,就是一个爸爸告诉儿子怎么做人的诗歌。第二小节写这首诗写景叙事,平实而有韵味,这种诗歌的分析题简单的做法,首先就是要确定哪些词语需要翻译,做完翻译之后直接说他怎么样平实,直接说他怎么样有韵味就可以了,简单说这道题四分,平实后面一个冒号,讲实肯定是平实,把两句话翻译过来就可以了,怎么就富有韵味呢?古诗文中讲韵味一定是写景,主要是答古诗文的手法,古诗文手法说到底三个,一个是前面讲到的象征,一个是对比,一个是借景抒情,永远不出那个圈,对比、象征、借景抒情,只要答出借景抒情就有韵味。
  说白了我们今年考试往下看,你可能找不到这样详细给你分析题目的老师,我们主要是针对即将参加高考的,现在正在上高二,马上高三的考生,我特别怕这些孩子被忽悠,老师说又有变化,我觉得没有什么变化,这里面出的很多模拟考试题,比我出的也没有什么变化,我看到更多的是变中的不变,所以大家坚信这样一条,我们复习还是要稳扎稳打,还是要不断熟悉命题,语文考试考的都是基本道理,你得知道老师怎么出题,老师都是普通人,我为什么很熟悉它,因为我自己也出题,我就会了解原来还是老路子。
  主持人:老师详细给我们解读了北京语文卷的阅读,我们手上有全国卷的作文题目,我们谈谈作文这个方面。老师对作文有什么看法?
  国家玮:我今年推了好多采访,每年最开始谈这个作文未必对考生有用,实际上关注你的人更多是一种炒作。我先用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的说法,他说得很实在,这些题目出得都比较水,我们不要先一味褒奖,出得比较水,出题一定要从作题人角度考虑,更要从判卷人角度考虑,我们判卷人是从卷子当中找出值得培养的人才,如果这个作文大家写得差不多,好的打50分,不好的打40分,这个考试作用显现不出来了,很多题目我们看不出区分人才的作用,你不那么写就没法写,比较好的我比较认同的是孔庆东的说法,学生每个人都能写,但是写得好的还差的会拉比较大的距离,上海考卷是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过不去,,高考的试卷都不一样,你要大气一点。05年的叫"说安",这个安可以写很多,可以写安全,可以写安定,可以写安心,可以写很多,不同的学生都有话说,但是这个题目很大气,包罗了很多内容,你可以发挥你的空间,发挥你的水平。
  今年这个题目我也看了看,比方说拒绝中庸,很多人讲平庸不好吗?现在是讲究个性的时代,那么平庸恰好是特别难得的精神,我们网上在骂这个题目的人,其实是不懂得怎么写的,拒绝平庸我们可以说它是好事,我们同样可以往下说,说拒绝平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必然,很多时代英雄都是在平庸中出来的,我们可以在礼仪上反向立意,拒绝平庸,也可以反面说,平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魅力,像苏东坡这样的人虽然一生被贬,但是他很淡定。各省市的作文题目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回到一个规律,大家注意去观察,今年的题目分为两大类,第一个叫实时评论类,根据现实材料发挥一些看法,比如说第二卷,由代买彩票中将引发的争议,材料换了,实际上本质还是那种东西。
  比如北京卷里头,这个乒乓球大家比较熟悉,都是实时评论,还有一类叫哲理类的,或者叫文化类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这个东西,就是老师之前讲到的,比方说我们看到"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一切平庸","这个世界我需要你"、"世界在流逝",这样的文章考前可以准备,这样的文章实际上写得好是很难的,写出东西是很难的,写出自己的感悟是很难的。
  老师是这样讲,就像这样的哲理和情感类的文章和文化类的文章,大家一定要积累材料,大家要积累那些充满文学色彩的材料,还有一个实时时评类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反向思维,别人是怎么想的,这个时候我鼓励学生反向思维,这种题目一定要在审题上做突破,在立意上做突破,还有一种题目不要在审题上做突破,回到文化类的、哲理类的,你找一些相关的材料去积累,积累一些文化的材料,比如说我之前讲的游泳,沈从文这样的人物,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每一个都是中国,或者世界文化史上的大家,包括我们讲的雨果,其实我觉得一半题目都是跟现实没关联的。
  我还是讲回归到语文的本质,就是要有一定文化性,好多题目说完,"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不会过去",本身是一定哲思的,你说说一个乒乓球也好,但是很多学生发挥不出来,而"说安"这样的题目,和"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不会过去",不同的人就会选择不同的题目,有大气文化的人和比较狭隘的人就会区分开,一个人面对同样的题目,展现舞台是不一样,有些题目是被束缚住了,尽量先认同它的观点,然后再正反议论,比如说乒乓球,这种题要写出彩很难,07年、08年都是这个路子,这叫新材料作文,这种题目大家一定要记住,要想写出彩,一定要在审题上突破,在立意上突破,一定要正反议论,你说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冠军,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面谈到竞争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对,全部包揽冠军,我们首先要肯定实力很重要,但是后来发现竞争对手完全不是我们对手,英雄已经没有对手,这就怎么样?这就可以写出猜,所以老师说这种题目思维要突破,要正反,我说得深一点,这就是鲁迅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5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160
发表于 2016-7-22 2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鲁迅晚年写《故事新编》,把中国比较好的全部纳入到,鲁迅就写后羿射日,把所有太阳都射完了,然后把全部能射的野兽射光了,没有对手了,他的老婆叫嫦娥,让她给他弄碗饭吃,吃什么呢?只有乌鸦,每天只能吃乌鸦炸酱面,他老婆就给他一顿臭骂,当一个英雄发现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他会变成怎么样?
  这就非常引发我们思考,任何一个题目,一定要反向想一想。我常常讲我们写论文一样,这个材料就这么多,其实这个材料可能是有我们屋子这么大,你可能看到材料就这么多,你由此看到我判断出来一个结论,因为你明明知道还有那么多东西得不出那个结论,但你对他们视而不见,当有一天,你发现,我不仅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他们得不出这个结论,你能把它引入进来,这个时候你思考就会往前走。
  我们很多同学看到题目,觉得这一定是让我这么说的,就往前走,这种谈看法的一定要学会正反向思维。还有一种就是哲理的、情思的、大文化关怀的,必须考前准备好材料,这个时候就会非常漂亮。
  比如说旧书,旧书的文章,我也做过讲座,我也教过湖北省的学生,我让他们都认真读过著名文章,所以他们会讲他们自己读到老舍的故事,多少次灯下展读沈从文选集,他们非常实在,他们不骗老师,他们读的是选集,因为时间有限,要向老师证明我读很多书。
  旧书是什么?有的同学考完试给我打电话,我从沈从文书中读到什么?沈从文从江西可以过非常优雅的生活,他的父亲在当地是非常好的家族,就是这样的沈从文非要从湘西到北京城来,刚来北京的时候,他考北大语文考了零分,当时考的是国文,国文都是考标点的,后来考烟大,烟大他也考不过,后来没有沈从文就当了一个旁听生。
  这个学生说,我从沈先生的发黄的书中,读懂了一个时代,我的学生写这样的文章,所以像这样大文化关怀类的,你手中一定要有材料,你背你自己的不算去押题,我的世界观是什么?我回到原点,沈从文从一个好的地方到北京,北京是他的原点,苏东坡被贬一次就又回到原点。
  但是我强调这这些材料需要大家自己动手,不能往上抄。
  如今的作文分两大类,实时评论类、观点类,大文化类的,如果是哲理思考的东西,我们在作题当中一定要意识到正反两方面思维重要性,这样我们得分就高,发展当中观点有创新,前提强调的是你得首先认同人家材料中的观点,并再次往前推进一步,这是既不跑题又有新意的做法。
  主持人:根据高考语文试题,老师觉得明年会有什么变化?
  国家玮:又谈到变化,其实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我老实讲老师不能忽悠大家,我觉得没变化,但是有嘱咐,有需要跟同学沟通的,给大家提出几个观点,我说那些个曾经考过的真题,一定是你回到原点之后必须重新思考的东西,如果说你想去看变化,什么是变化?变化是一年一年的不同,如果你想看这个变化,一定要把往年的题一道道看看,我建议是什么?少听专家预测的观点,就像有同学问我文学史是什么?我一路往下讲,再讲到现代的批评家,一路讲下来,甚至讲到很多西方哲学家,讲胡塞尔,一路下来,我说哲学是什么?文学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们已经了解了,没有铁板一块的概念,它不是很坚硬的东西,它是很柔性的,你想了解这个变化和趋势的话,非要认认真真去研究05、06、07、08、09、10年这些卷子,当你把这些卷子看完之后都很清楚了,所以变化与不变化,北京卷的考生把模考的试卷看一遍就可以了,这次果然出了巴尔扎克,就不要反复错。
  所以当你沉潜下来,不再是听风就是雨,好多老师是不愿意把考前的东西拿出来看的,我就愿意,各种趋势对我们考生来讲没有意义的,因此我说不给你趋势,语文还会考作文,作文还是考那种类型,我说真正重要的是考生回归咱们真题,特别是新高三的同学,我建议你不看2012年真题,好好看看你们的省份,把你们省份出过的题目,一道一道做过来,你会发现很多奥妙,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重演了。
  主持人:考生要注意什么呢?
  国家玮:首先把真题先搁置,像技巧类的东西,周围的老师可以很快地让你把技巧提高,必须先夯实基础,所以我特别提醒即将上高三的同学,哪怕我们现在成绩不高,没关系,这个基础实了,你有了非常丰富的基础,你的成绩会马上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1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50
发表于 2016-7-22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页标题#e#
  所以在今年12月份以前,我们都不要急二接触真题,我们主要工作就是把高一、高三的课题,包括古诗文的诗歌,这样的基础都抓实心一,这样的基础有了,在高三复习中会发现后劲非常足,到时候技巧就成空架了,所以老师特别希望同学能够耐下心来做总结。
  主持人:同时我们感谢国家玮老师来做总结,同时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 18:50 , Processed in 0.089023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