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5|回复: 0

回到原点——语文命题作文的立意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到原点,高考作文究竟要考查广大考生的什么呢?
  对命题人而言,希望透过一纸文章发现考生的见识与才学。
  对考生而言,希望借助这一纸文章展示展示自己的见识和才学。
  见识即立意,文以载道,思想深刻才能博得青睐。才学即文笔,言而有文(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行文流畅、语言优美),才能感染人。
  怎样的作文题才能给考生搭建一个尽情展示见识和才学的广阔平台呢?
  不妨回到原点,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作文命题要让考生的写作才能充分得到发挥,鼓励考生创新。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命题又不得不防止套作。在"放"与"收"的矛盾中,材料作文能有效地"收",从而防止套作,但不利于学生写作才能的发挥。话题作文能有效地"放",却很难防范学生的套作。广东省的命题取乎中庸,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很好的调和了"放"与"收"的矛盾。对此,我在教学中曾一再重申"广东偏爱命题作文",要求学生重点训练命题作文。就此次的广东高考命题作文"回到原点"而言,我所言非虚。
  命题作文的立意,如何才能深刻呢?
  回到原点,所谓深刻的东西,就是人类始终谈论和面对的东西,就是两千年前人们就在较真的东西,就是无论如何探讨都不能得出完满的答案的东西。那东西可以是人性,可以是生活,也可以归之为哲学。人性是简单而又复杂的,生活是相似而又不同的,这些可以用哲学中的三句话概括。列夫o托尔斯泰的"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莱布尼茨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考生可以尝试从这三个哲学角度去思考任何一篇作文的命题。
  以"回到原点"为例,我们可以有以下的立意。
  既然"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那么我们不就可以畅谈起点与道路,在人生旅途中去追寻道路的起点;不就可以审问源头与河流,于滚滚河流逆流而上,追寻历史的源头;不就可以厘清事物的现象与根本,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根本……
  既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原点,每个人的原点各有各的精彩,每个人回到原点的心态与姿态也应千奇百怪……
  既然"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逝者如斯,那么什么是岁月的坐标中心呢?今天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今天就是坐标的中心。回到原点,就是回到今天,珍惜今天,活在当下……
  回到原点,高考的作文的立意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度。回到原点,考生要立意深刻,就应平时加强思维的训练。新东方妙趣横生的课堂,新东方旁征博引的拓展,何尝不是一条帮助学生回到提高思维水平原点的捷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6 02:39 , Processed in 0.04235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